ldquo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r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黄河忠魂浩气长歌

党的忠诚战士葛舒斋作者:京开大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80年前,这首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一经推出,迅即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奔赴抗日救国的第一线。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一批批黄河优秀儿女,放下课本,拿起刀枪,挺起胸膛,义无反顾地告别了爹娘,走上了抗日救亡的主战场。在这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中,就有一位生于黄河、保卫黄河、造福黄河、魂系黄河的传奇而平凡的人物——葛舒斋。葛舒斋(.9—.1),原名葛运太,山东濮县(今河南范县)人,中共濮县早期革命活动家,我党隐蔽战线杰出战士,著名教育工作者、水利工作者。解放后,历任寿张县、阳谷县副县长等职务。年9月,生于山东省濮县葛楼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直到11岁才进入濮县北关初小读书。老师看他天资聪明、勤学好问,便赠他“舒斋”为号,期望他将来学识渊博,报效国家。年,初小毕业后到牛桥高小插班。次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曹州第六中学。由于学校远在里之外,家里供给不起只好辍学在家。他没有沮丧,没有抱怨,而是边劳动、边学习,一直在等待求学时机。两年后,一所学校招收免费生的消息传来,令他激动不已,彻夜未眠。他的人生道路,也因此发生改变。

学运先锋濮县革命播火人

年,葛舒斋终于如愿以偿,顺利考入刚成立的濮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濮县师范),再次踏入学校大门。年,范朝濮联立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乡师)成立。5月,他随濮县师范一起迁到范县城里(今山东莘县古城镇)的乡师。从此,他的人生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揭开了新的一页。这年夏天,乡师濮阳籍学生管守律经濮阳中心县委批准,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他在校积极宣传党的思想,秘密发展地下党员,组织开展秘密活动,很快革命的星火在乡师全校师生中点燃。

葛舒斋积极参加学校党组织的“读书会”,秘密阅读了《铁流》《母亲》《辩证唯物论》,以及鲁迅等左翼作家的进步书籍,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追求革命的人生观逐步确立。

他曾义愤填膺地说:“我算看准了,想通了,不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不把帝国主义赶出去,中国人就永无出头之日,我要为革命奋斗一生,即使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年,葛舒斋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共产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他和进步同学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走上街头,游行集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这年放暑假前,乡师庶务主任王云生突然宣布停发学生两个月津贴,企图破坏和阻挠进步学生爱国行动。葛舒斋和共产党员马功臣、刘培岑等同学一起,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迫使校方让步,最终没有扣学生津贴。期间,他还参加了乡师有名的“择师运动”,最终驱逐了对学生抗日活动横加指责、攻击共产主义的个别老师。同年秋,范县国民政府保安大队的士兵,在大街上无故殴打同学,造成流血事件。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多名学生包围县政府,严正抗议,葛舒斋、马功臣等手持木棍走在学生队伍的前头,要求县长周君英到乡师向师生赔礼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最终县长亲自出面道歉,表示一定要严惩打人凶手,斗争最终以学生方的胜利告终。

通过这一系列学生运动,葛舒斋很快成为革命队伍的骨干分子。四年的乡师生活,是他接受革命洗礼,锤炼革命意志,走向革命道路的新起点。

年春,经进步教师介绍,他先后到朝城县城南郑庄小学和朝城街精卫小学教书,由学生变为教员,从直接参与者变为革命播火人。他一面教书,一面继续在学生中进行革命思想的传播,进行抗日爱国教育,用“9.18”事变,“1.28”事变的历史事实,教育和激励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争取民族独立,反蒋爱国的觉悟。他曾把一首《大刀队》的歌教给学生。《大刀队》的内容:“大刀队真勇敢,号令一出上前线。不怕坦克车,不怕飞机大炸弹。只知有国家,不知还有俺,努力向前冲,永不向后看。举着大刀瞪着眼,一见鬼子用刀砍,身子在山上,脑袋滚鸡蛋,仇敌仇敌你知道,只得土地不上算,急速退回去,还我旧河山。否则刀下不留情,那时后悔也枉然!”在后来的几年间,他的不少学生投笔从戎,走向了抗日战场。年冬,一位好友秘密告诉他:“学校怀疑你是共产党,处境十分危险,可能有牢狱之灾。”不久,地下党组织安排他转移到革命条件较好的濮县牛桥完小教书并担任高小班主任,以隐蔽党员身份秘密开展工作。葛舒斋同志继续在学生中宣传革命主张,鼓励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并在言谈中时常表现出对国民政府反动统治,不抵抗日寇,专门反共政策的不满,引起了校方注意。由于濮县政府委派的校长任冠武思想反动,敌视进步,他一面多次旁敲侧击葛舒斋是不是共产党;一面禁止学生阅读进步书籍,此举引起全校师生强烈不满。年冬,由学生领袖李坚等带头,爆发了“抬校长”运动,要求校长改弦更张,允许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为李坚的班主任,他坚定地和学生站在一起。事后,葛舒斋遭到学校解聘。在他的教育引领下,他的不少学生陆续参军参战走向革命道路。有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有的建国后走上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3年,从中纪委委员离休多年的李坚同志,在信中写道:“葛舒斋是我的恩师,受恩师教诲,启发进步思想,使我走上职业革命者道路。”这句话,说出了许多进步师生的共同心声,也是对葛舒斋同志传播革命思想的高度评价。

投身抗战义无反顾担重任

年春,濮县党组织遭到国民党的严重破坏,革命活动暂时处于低潮。这年年底,濮县国民党政府招募地方工作人员,濮县县委研究决定由共产党员鲁西特委组织部长兼濮县县委书记马功臣同志打入敌人内部,担任濮县高堤口乡乡长,并安排葛舒斋同志担任文书,协助马功臣同志在敌人内部开展革命斗争。他们采用合法斗争和秘密工作相结合的策略,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鼓励群众破除迷信,推倒庙宇,拉倒神像,掩护革命同志,抑制土豪劣绅,维护农民利益。支持群众抗捐抗税,对国民党军政的各种摊派,明推暗抗,借故拖延。高堤口乡的形势,令濮县国民政府坐卧不安,趁县里开会之际,直接把马功臣同志扣押。葛舒斋和党组织一起想方设法,积极营救,并发动群众联名具保,疏通关系,终于将马功臣同志营救出来。年底,中共濮县县委组织抗日群众,成立了以刘培岑同志为主要领导人的濮县抗日游击队。年4月,县委选派葛舒斋、王贯一、李坚等进步青年到政治部或连队做政治思想工作。他积极开展政治宣传,每到一地都顾不上休息,总是加班加点编写宣传语、标语、口号,向部队、社会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同年6月,濮县抗日游击队改编为由范筑先领导的山东省六专区抗日第27支队。这支部队曾参加濮县战斗,在城北七里堂与敌人激战4小时,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原党委常委王贯一同志

写的回忆文章中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

年秋,葛舒斋参加了中共濮县县委领导的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不久,调任濮县抗日游击队一区区队指导员。他一面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政策,一面帮助组织发展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团体,检查指导乡村自卫队训练情况等,为动委会工作的全面开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年初,濮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葛舒斋被委任为胡屯抗日完小校长。6月,叛军石友三趁日军“大扫荡”之际,卷土重来,濮县抗日民主政府被迫转移到边缘地带,胡屯抗日小学也不得不暂时停办。葛舒斋被迫离开自己热爱的这所小学,去接受新的抗日工作。

临危请缨隐蔽战线显智勇

年3、4月间,濮县、范县、观城、清丰、南乐、濮阳等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鲁西和冀鲁豫边区连成一片,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日寇视我根据地为心腹大患。6月10日(农历五月初五),日军纠集驻开封、新乡、商丘、安阳等地的兵力两万多人,汽车、坦克余辆,向濮阳西部沙区一带分三路分进合击,史称“五·五大扫荡”。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与日寇密谋勾结,携带“还乡团”卷土重来,占据濮阳以东沿金堤至濮县一带,刚获得解放的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葛舒斋没有退缩,挺身而出。按照县委要求,他打入敌人内部,主要做搜集敌人情报工作。他说:“我家住葛楼村,离濮县县城不过二里,人地两熟,出入方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组织上考虑再三,就派他以小学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打进濮县县城,深入虎穴,搜集情报。他找到志清小学任校长的乡师同学李保三,担任了该校小学教员,并很快与地下党员王永福取得联系。葛舒斋同志将得到的情报转交给他,再秘密送交城外党组织。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葛舒斋同志的频繁活动,引起了国民政府的怀疑,认为他是“暗藏的共产党员”,并放出风来说“这个学校是共产党的防空洞”。后来,不断有人到学校盯梢和暗中查访,矛头均指向葛舒斋同志。国民党派来的教员李子若曾试探地问:“伙计,你是共产党吗?是也不要紧,我给你保密,不用怕……”“不敢当,别高抬了。我哪够资格?我不过是个小小的教员罢了,我有什么可怕的呢?”葛舒斋镇静自若地回答。随着形势越来越紧,葛舒斋还收到国民党反动组织“青年棒喝团”的恐吓信,但他没有退缩,没有害怕,仍一如既往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了解到敌人到处抓铁匠,造砍刀、斧头,估计又要大砍树木,就编写了《铁匠手忙,人民遭殃》的宣传材料,在城内广为散发,揭露敌人的罪恶阴谋。年10月,濮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长王贯一在县委书记的指示下,给葛舒斋写了一封信,对他前一阶段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他继续在隐蔽战线坚持战斗,做好情报工作。他把自己家设为秘密联络站,经常掩护上级组织和交通员在此开展工作,安排食宿。同时,安排家人站岗放哨,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发出警告,让同志们立即转移。形势严峻时,就在家北瓜棚里秘密接头,传递情报。年12月曾掩护在石友三部做策反工作的八路军干部华力脱离险境,亲自将他送到我八路军办事处。年冬,冀鲁豫边区党委成立反叛军委员会,由军区敌工部直接领导,王贯一同志调任边区反叛军委员会委员。由于敌我斗争越来越复杂残酷,中共濮县县委经慎重研究,决定由王贯一同志直接联系葛舒斋,不发生横向联系,以保证严守秘密。新的组织变动和个人任务下达后,葛舒斋同志毅然决然的接受了新的任务。葛舒斋对叛军的兵力、兵种、部署和军事调动等情报更加重视,他秘密潜入现场仔细侦察、了解敌情、认真汇总情报、绘制地图,并通过秘密渠道转送出去。年9月,葛舒斋通过他的学生,从敌人内部获悉“日军将进行秋季大扫荡,重点进犯‘濮范观’根据地,妄图将我党政机关一网打尽”的消息,他感到事态重大,立即把这一绝密情报向王贯一同志作了汇报。9月27日拂晓,日军第32、59、35师团主力及骑兵第4旅团和纠集的17个县的伪军3万余人,出动坦克30余辆,汽车余辆,飞机10余架,分兵8路突然合围“濮范观”中心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提前得到日伪军合围扫荡中心区的情报后,紧急指挥军区机关人员从范县颜村铺向外线转移,于26日下午向南越过黄河故道,脱离险境。教三旅、南进支队及回民支队主力均转移到外线,及时跳出敌人合围圈,避免了部队的重大伤亡。“九·二七扫荡”过后,杨得志司令员特别对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给予表扬。由于情报准确及时,共产党随时掌握敌人动向,我主力部队始终掌握战略主动,打破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敌人企图全面摧毁冀鲁豫边区抗日中心——“濮范观”根据地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葛舒斋同志多次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开展情报工作,被誉为我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

呕心沥血战时教育建功勋

年5月,葛舒斋调入濮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教科工作,不久改称教育科,先后任副科长、科长,负责全县的教育工作。

(濮阳党史网上的文章)

这一年,由于持续干旱,河道断流,大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军连续“大扫荡”,冀鲁豫边区进入到革命最困难时期。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下,濮县绝大多数学校处于瘫痪状态。葛舒斋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严格执行党的教育为战争服务的方针,快速地恢复、巩固、发展了教育事业,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首先,从全县实际出发,真正摸清全县教育现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并认真执行。他坚持到最偏远区村学校实地考察,走村串户,同群众、老师、家长座谈,摸清学校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汇总分析,提出了办好教育的办法。其次,合理布局学校、班级设置。积极动员离岗教师返校,由区村帮助解决教师的吃饭、住宿问题,修复已毁的校舍,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不到半年,全县瘫痪、半瘫痪学校都已正常复课,基本恢复小学教育。同时,在人口密集的濮城、巩庄、古云集、高堤口、白衣阁等地设立中心小学,负责管理辖区学校。其次,在他的主持下,濮县先后举办了两期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多人,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工作积极性。训练班讲辩证法、唯物论,进行形势教育,编写并教会了教员很多革命歌曲和快板,如歌颂党的《北斗星》,歌颂胜利的《解放区的天》及《拥军歌》《优属歌》等。如:“叫老乡,你快去到战场上,别等鬼子来到咱家乡,老婆孩子遭了殃,才去把兵当;你别说,日本鬼子难找我,不当兵,不出钱,暂时挺安乐,没人当兵亡了国,看你怎么活!”几年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每处小学,检查教学工作,积极同教师座谈,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了不给学校找麻烦,他总是自带干粮、咸菜。葛舒斋同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操劳着!在教学内容方面,紧紧围绕战争需要、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党和军队发现培养了许多积极分子和干部。他们以学校为阵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使群众的觉悟和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在几次扩大人民军队号召人民参军的活动中,报名参军者大大增加。年春,根据濮县民主政府党支部书记肖村同志的指示,葛舒斋同志才正式公开共产党员身份。从此,葛舒斋同志心无旁骛,坚定信念,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党的各项事业上。

(阳谷二中校史志中的记载)

殚精竭虑黄河归故保安澜

年初,在全国人民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决定堵复年花园口决口,引黄河回归故道。2月,冀鲁豫解放区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故道堤防修复工作,掀开了人民治黄的新篇章。为了早日让黄河复归,濮县成立了黄河修防段,葛舒斋同志调任濮县黄河修防段秘书,副指挥长,协助县长、修防段主任吉建一同志完成黄河故堤复归工作。葛舒斋同志一到任,立即带领全段人员开展工作。按照行署要求,对黄河故道的耕地、村庄、房屋、人口,以及堤坝破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情况汇总后,向县委领导做了汇报。葛舒斋同志建议,由区、村领导分片包干,全力动员,做好辖区群众搬迁工作。辖区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搬迁;亲戚相帮,邻里相助,提出“天下穷苦人是一家”的口号,广泛动员。上堤(堤北)村干部动员群众分片负责,欢迎灾民搬迁,帮助其盖房修屋。与此同时,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一丝不苟的探测以消除堤防隐患,完成测量、分工工作,确保万无一失。4月,在濮县段黄河大堤上,召开全县复堤动员大会。会后,全县开始了修复黄河堤防的伟大工程,场面极为壮观,真个是:“肩挑手推牛车拉,拉砈打夯声震天。你追我赶齐努力,个个都是英雄汉。”为了确保黄河安澜,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和全县人民的期望,葛舒斋同志日夜操劳,常常是连轴转。他教育大家,要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尽职尽责,严把质量关。白天,他带领全段同志按照分工到各个施工现场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夜晚,召集工程技术人员开碰头会,听取汇报,研究讨论。就这样,在葛舒斋同志的带领下,修复濮县段黄河故堤这一庞大的工程,仅仅一个多月即宣告完工。黄河濮县段复堤工程,比年3月15日花园口决口黄河复归故道时,整整提前了大半年,并经受住了黄河水的严峻考验,保障了解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精心组织战勤支前迎解放

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党中央号召党政军民团结一致,配合作战,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此时,刚刚完成黄河复堤工程的葛舒斋同志,被紧急抽调到濮县战勤支前指挥部任兵站站长,不久改任副指挥长。在战勤指挥部,葛舒斋同志昼夜执勤,精心组织,分配得当,指挥得力,动员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积极踊跃参军参战,群策群力战勤支前,坚决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年9月,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发起定陶战役,葛舒斋组织濮县群众派出了0副火线担架队,并亲自带领全县80多名教员,组成特殊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的赶到前线,胜利完成了战勤保障任务。同年10月,巨野战役打响,濮县再次派出大批担架队、民兵冒雨支前。年11月11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刊登了《濮县战勤工作经验》《濮县涌现大批担架英雄》等多篇报道,对濮县战勤工作予以表彰。年春,濮县开展了群众性的第三次大规模参军动员。葛舒斋同志积极筹备和召开了全县万人诉苦大会,组织受害群众诉说阶级苦、血泪恨,声讨蒋匪滔天罪行,口号声一阵接一阵。当场就有许多青年报名参军,迅速在全县掀起了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上战场的热潮。据统计,濮县报名参军人数达到00余人,被批准入伍的0多人,另有多人编入了县基干大队。群众报名觉悟之高,参军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均超过了之前的历次参军活动。由于濮县战勤工作突出,葛舒斋于年9月被调任冀鲁豫九专属战勤指挥部秘书,继续担负战勤支前工作。从年6月至年5月,在长达三年时间里,葛舒斋同志参与并主持了“黄河归故”“战勤支前”“参军参战”三项重大工作,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造福人民兴修水利铸丰碑

新中国建立后,葛舒斋同志在各个不同岗位上,勇挑重担,扎实勤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年,葛舒斋同志当选为寿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农田水利工作。此时,年过半百的他像年轻时一样,一如既往地冲锋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线,同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甘苦与共,风雨同舟,大力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相继修建了刘楼引黄闸、王集引黄闸,及河桥、涵洞、水闸等座,开挖引水渠、沉沙池、总干渠,共长.4公里,完成土石方万立方米。全县初步建成了刘楼、王集引黄闸组成的刘楼引黄灌区,控制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确保了农业连年丰收。同时,相继扩建了张秋穿金堤涵洞、张庄泄洪闸等水利工程。在低洼易碱地方修造台田1.7万亩,由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葛舒斋同农业技术人员反复切磋,于年在寿张县西南25公里的满庄村,在盐碱地上尝试种植水稻。他和农技人员吃住在一起,共同育苗、插秧、耕耘,首次试种亩,亩产达到斤至斤。第二年,全县许多涝洼盐碱地都种上了水稻,有效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年寿张县撤销,葛舒斋被调到阳谷县继续任原职。他带领全县水利战线的广大职工,全力投入水利基本建设,相继疏挖骨干排水沟河6条,加上金堤复堤,完成土石方.6万立方米;疏挖县内二三级排水沟条,完成土石方万立方米;修建大小涵洞座;修造台田38万亩,条田16万亩,改造盐碱地22万亩;新打泉井眼,砖井眼,整修旧井3眼,发展灌溉面积1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使阳谷县连续三年获得大丰收。时至今日,葛舒斋当年所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仍发挥着重大作用,造福于当地人民。在县政府的领导岗位上,葛舒斋同志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了一项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受到上级领导的褒奖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人民的好县长”。年1月,葛舒斋同志长眠于他为之终身奋斗的黄河岸边。

(他的家乡葛楼村每年清明节会组织学生来祭奠英魂)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

《葛舒斋传:一位平民县长的革命史》)

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葛舒斋同志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种种考验,始终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无欲无求。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计名利得失,不顾个人安危,出色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葛舒斋同志一生作风正派,襟怀坦荡,谦虚谨慎,平等待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是党和人民的好同志、好战士、好干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丰碑昭日月,风范育后人。葛舒斋同志的革命精神,照亮了奔腾的黄河,照亮了他深情眷恋的这片黄土地,人民将永远铭记。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舒斋小学,已是绿树成荫,书声琅琅。每到清明时节,濮城镇广大党员干部和孩子们都会自发前来葛楼村,瞻仰葛舒斋同志故居,重温舒斋同志的生平事迹,缅怀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弘扬他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斯人已去,浩气长存。葛舒斋同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在这一带广为传诵,辉映着龙都大地,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后人牢记使命,接续前行!

后记

文革之后,葛舒斋同志的领导、同事、同学、战友和学生,撰写了大量真实而全面的回忆录和证明材料,还原了他真实的革命历程,佐证了他的灿烂光辉事迹。部分人员名单附录如下:王贯一,原濮县人,濮范观联立乡师的第一期学生。年入党,曾任濮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教育科长、鲁西反叛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秋任冀鲁豫边区反叛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离休前任泰山医学院政治顾问。肖村,原名曲丰亭,别名枫挺,山东省长清县寿里乡广里村人。年参加革命,10月入党。年调濮县任民教科长、县政府秘书、县委宣传部长等职,离休前任原农林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王鹏程,原濮县孙堤口人,年入党,曾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办事处主任、任濮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山东二地委员运部长等职,离休前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会主席。刘培岑,原濮县人,年入党,年濮县县委成立时任组织部长、军事部长等,离休前任河南省文化厅顾问。华力(做地下工作时的化名),真名叫张萍天,四川人。贵州解放后,他曾任贵州省铜仁军分区司令员,转业地方先后任贵州省建工局局长、测绘局局长。冉砚农,山东肥城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任濮县白衣阁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在贵州曾任兴义地委书记、遵义地委书记、省计委主任、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建一,河南省濮阳县柳下屯村人。年参加冀鲁豫边区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曾任濮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建国后任石油部青海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和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副秘书长。年离休。王永福,濮县五里铺人,中共党员,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解放后,医院院长,已离休。毛延武,原濮县人,年入党,是濮县早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之一,离休前任郑州上街铝厂工会主席。李坚,年11月生,山东鄄城人。年7月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解放后,曾任中共德州地委副书记。年任中共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副部长级干部,享受正部级待遇。

消息来源:网络信息传播科

编辑:欧阳梅审核:张桠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bz/11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