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疗行业投资人的忠告别太早接受BAT
-文|小饭桌新媒体主编袭祥德-
管涛是难得一见的年轻、思考深入却又内心谦虚的投资人。
他曾在北电网络担任高级工程师,也曾为华为开拓海外市场,后来偶然的机会做起了投资,一直做到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投资了博厚医疗,极橙齿科,家鸿口腔等众多知名项目。
从一个医疗行业的门外汉,到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投资人,管涛及分享投资有着怎样的投资逻辑,又是如何完成了投资人自身的一次次修炼?
作者近期与管涛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怎么看趋势?怎么看项目?怎么看人?怎么看成败?管涛把这些年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心得一一倾吐。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能有所启发和收获。
◆◆◆
-1-
对于医疗行业的投资,我们一般看5年、10年后的趋势,短期变化反而没那么看重。因为不是炒股票,随时可以退出。
如果问我市场有什么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两年投资医疗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一种是医疗上市公司直接做基金,这种特别多,也符合行业并购较多的特点,但坦白说并购基金对操盘人的行业经验要求是很高的,并不是那么容易。还有一类完全不是医疗行业的人,也冲进来做投资。这种热度造成一个问题,市场上标的价格开始变高,泡沫开始聚集。
判断医疗大的投资方向不难,微创器械、生物科技或者新型医疗服务等,都会是发展很快的领域。只要是够专业的投资机构,看法不会偏差非常大,真正的差别在于,不同的基金对一个细分领域什么时候能起来,也就是投资的最佳时点,以及什么样的团队容易起来,会有一些不同判断。
投资的时机真的很重要。有时候错过最佳时机可能就很难投下去,比如有个专科方向我们一直在看,但现在一个没投,为什么?要么就是团队本身不够好,要么就是没投到价格好的轮次,后面的估值炒得特别高,我们担心回报率不够。
前几年移动医疗特别火,但传统的医疗基金其实比较保守,很多投资都是基金的互联网团队在领导。因为从医疗角度来看,医疗行业跟传统互联网行业还是不同,没法快速爆发,商业价值变现难。
但BAT冲进来了,他们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愿意接受高估值,他们的盈利模式和传统VC不同,以至于这个行业的生态变成BAT在接很多项目,这对传统基金挑战很大。
反过来,如果一个案子很早就被BAT进了,我觉得对大家都不是好事,为什么?估值肯定也不低了,你拿完BAT的钱,还能拿谁的钱?基金都要考虑退出,在盈利性不好的情况下,后面很难有比BAT更好的接盘人了。
这种公司一定是一轮一轮地融,每轮估值都要涨,否则这个故事说不下去,但越往后,投资人越慎重,因为越不能依靠愿景或故事,而要靠财务报表说话了。
投资这个行业拉长看,越早期的投融资偶然性越大,因为很多东西都还没定型。创业团队只要人靠谱、方向正确,拿到钱的概率是很大的。
现在移动医疗都在转线下,最后开诊所,为什么?因为赚不了什么钱,最后还是靠医疗服务来整合。而你一旦开线下,就意味着发展速度变慢,投入变重,就要看账能不能算得过来了。
很多医疗创业项目去药店铺点,这有点儿像互联网的思路拿钱砸终端,砸到一定量再回来找上游。这可能不是特别好,或者很惨烈,很可能只有拿到大钱的少数公司能跑出来。
很多药店已经精到什么程度了?移动医疗公司来装软件,他们说可以,后台交三百块钱,你装吧。
你走了马上把它删掉,就是这样的,因为大家已经学会流量的概念了,纯买流量,流量的价值已经很低了,一定要是真实的业务能跑在上面的流量才有价值,医疗行业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互联网有一些娱乐化内容,或者高频的东西,就是看看而已,大家不是太在意,流量还能做转化,转化率低但总量够那就OK,但医疗每个细分流量没那么多,又很低频,它的质量就很重要。
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心里有个数,估值多少,融多少钱,业务可以到什么阶段,这样才能支撑下一轮的估值增长和持续融资。
目前为止,我们投的公司两种情况最普遍,一种是市场很大却没有进入中国的细分产品,这种创始人基本上年纪都不会太小,因为必须在行业有丰富的经验,产品靠谱,运营有力。
第二种情况就是你真的是全球性创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接受市场还在培育期。比如我们投的生物3D打印公司,全世界他也不比别人差。
你不能两个都不沾,一个很大的市场,别人都有了,你又没有创新,那你怎么玩?
◆◆◆
-2-
对医疗服务行业来说,目前有两个系统性的大机会,一个是分级诊疗下的基层医疗,我们挺看好;二是市场化的优质服务专科连锁。中国医生阳光的收入真不高,压力很大。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出路,我们认为就是优质的专科诊所。
先说社区医疗。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医生的周期特别长,至少十年,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医生短缺,或者合格的医生短缺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5年、10年内改变不了。
这种情况下,把医疗资源全都导到大城市里面去,都跑到北京来看病,都去协和挂号,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有分级诊疗,专项转诊的机制,社区这一层就非常关键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会出系统性大机会的方向,只是今天不知道谁能跑出来,现在还处于很早的乱世阶段。
对于社区诊所来说,新店在扩,老店还一直赔钱,投资人也不敢进来。当你的盈亏能够算清楚的时候,你就没问题了。我们投的博厚医疗创始人的运营能力就特别强。在整个行业都非常少见。
互联网公司大家愿意相信一个故事,你今天烧,亏钱,没关系,看未来达到规模后总有办法能补回来。但医疗不是这样的。医疗跟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互联网是一个供给已经比较充足的行业,它的本质是要调整效率,但医疗是供给根本不够,你扩张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吗?单店盈利不难,想有质量的规模不容易。
所以,你不能完全靠砸钱等到那一天,很容易崩溃。我们投项目,一定会看重它自身的造血能力,你需要一年、两年平衡,没问题,但是至少我要相信你踏踏实实做,总能算的过来账。
再过几年,行业可能进行大整合,龙头跑出来并购别人,再进行上市,这是一个理想状态的行业发展方式。
◆◆◆
-3-
医疗我们做了这些年也蛮有感触,这个领域特别大,你拉一个做医疗的人出来聊,其实除了他自己做的细分之外,很少对其他细分领域能有深入了解。器械、药、服务都不一样,不同的科可能也不一样,差别真的很大,因此对投资人的要求也非常高。
我们第一段主要是投病种,比如眼科、肿瘤、齿科,每个科室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医疗体系非常成熟,就等新产品新药物了,那就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bz/1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