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投融资战略傍大款做有价值的二股

编者按:在中国把医疗健康产业拔升定位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行业的当下,如何做好投融资甚为关键。高特佳投资集团首席战略官、执行合伙人曾小军先生表示,其战略是傍大款、做有价值的二股东,而核心逻辑是专注医疗健康领域,寻找未来的行业领袖,协助及伴其成长。

“新引擎·新增长—-年度产业与资本年会”于年6月29日在深圳隆重举办,与会嘉宾共聚一堂就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商业模式创新的背景下,产业与资本的走势以及塑造中国经济新增长全新引擎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下为高特佳投资集团首席战略官、执行合伙人曾小军在活动现场的演讲实录:

曾小军:我做了一个中外医疗产业投融资做对比,把我们自身对于行业的投融资理念和逻辑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中国医疗健康投资现状

年,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规模增加了51%,从投融资结构上看,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医药行业、医疗服务、医疗设备跟国外同期有一些差别,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是中国与国外的市场机制差异。

具体案例上,国内宣布并购交易的共有起,同比增30.06%,交易规模亿;IPO则增长将近13.3%,融资规模上涨将近10%。退出略有下降,平均回报也略有下降。IPO数量有所上涨,主要的并购基金相对规模还是比较小。我们搜索了全国一些相对比较大的并购基金,可以发现整体规模与国外仍有差距,国内10亿左右的基金已经算是较大的,但国外已经是动辄数十亿上百亿规模。

我们总结认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并购逐步成为主流,比拼综合能力的时代已经到来!行业习惯将并购成为是整个投融资领域的皇冠,因为行业发展的阶段,简单的投融资已经过去,投资机构未来除了能给企业钱,还要能给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价值,最高水平的体现就是要有并购和整合的能力。

二、全球医疗健康投资现状

全球市场看,年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34.48%,同时亿美元区间的并购增长最快。其中,PE的交易数量增长12%,金额增长8%,跟并购规模相比数据逊色很多,这其实说明市场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PE/VC可能已经不是主演,甚至逐步变为配角,主角可能是产业并购。

全球年到年医疗健康投资的平均增速高达50%,远高于其他行业的24%,平均5—50亿美金规模的企业并购和PE投资增长是比较快的,这个体量的并购是普遍更容易操作的。

交易的重点是在医疗服务以及生物医药方面(中国的交易重点是医药、医疗器械)。我们来看看国外医疗健康投融资具体案例,规模第一的是辉瑞并购艾尔健,亿,并购金额前10的是亿美金,中国所有案例加起来也只有多亿人民币,交易体量和交易结构都有明显的差异。

退出的差异性是国内外市场差异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国外件重要交易案例中,以公司并购为退出方式的占到50%。

从国外基金设立情况来看,最小的金额已经达到69亿美元。可以看到,国外做医疗健康的机构是极度专业的,与国内一个机构做很多领域不同,国外机构通常会专注于某一个行业,就像高特佳目前只做医疗健康领域一样。这其实是市场发展的阶段所决定的,未来中国的市场会逐渐向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模式靠拢。

总体来看,国外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以并购为主,规模很大,导致并购基金规模以及交易规模较大;国内市场占早期阶段,PE/VC还占据不小份额,但是逐步回走向并购为主。无论是PE/VC,还是产业并购,国外相对更加聚焦,而国内由于市场不太清晰,相对宽泛一些。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三个关键字眼。

刚需,增长在10—15年内会保持GDP的1.5—2.5倍增长。这两年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fl/117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