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败的远程视界阻碍不了远程医疗的大势
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63%,年将达到亿元的远程医疗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缺乏标准、支付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第三方远程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文出自健康点halthpoint
多肽链编辑整理
远程医疗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已经将近40年,但在中国却还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多数还是B2B的合作模式,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
据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报告统计,中国已将远程医疗覆盖1.3万家医疗机构和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服务超过万例次,并在医联体内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实施处方延伸。
与此同时,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发布数据统计,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63%,年将达到亿元。
其市场规模的庞大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
首先,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人数迅速上涨,且治疗时间长,服务需求大,刺激市场对远程医疗的需求增加。
其次,移动医疗终端普及、医疗物联网技术发展、医疗机构参与度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码,也推动着远程医疗规模的持续扩大。
同时,远程医疗降低了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费用,根据《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医疗匮乏地区的应用探索》一文中可获悉,医院就诊比例最高地区,若患者未去省城就诊,而选择远程会诊,将会为患者节约就医费用元,仅占就医行程全程费用开支的7.7%。
对比国际,在加拿大同样得到了验证,根据相关测试,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患者由于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共节省约1.46亿公里的旅行量,节省花费达万美元。
从需求角度来看,发展远程医疗可以对改善中国目前的医疗服务环境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远程医疗能够消除获得医疗服务的地理限制,使医者更容易适应社区需要。
以贵州省的远程医疗实践为例,其自年开始进行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目前贵州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82%以上。
远程医疗的区域应用
调研多家开医院后发现,目前中国的远程医疗平台大致可划分为三级,即:国家级远程医疗中心、省级远程医疗平台以及基层远程医疗平台,这种自然的层级结构划分与中国的分级诊疗不谋而合。
医院更多承担的是健康咨询、慢病康复、家庭病床、健康养老以及常见病、普通病的诊治工作;医院完成的是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常规诊疗工作;医院承担复杂病、疑难病和危重症的诊治工作。
与此同时,医院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医学知识的学习,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则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吸收更多复杂病、疑难重症的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fl/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