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你真的了解多少
很多小伙伴在看病时,对费用单据中的“个人自费”、“个人自付”傻傻分不清,今天咱们简单看图说话。
一般来说,在医保报销过程中需要了解三个基本概念: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三者的区分如下:
一句话概括;
统筹支付——医保可以报销的范围
个人自付——医保政策范围内需要由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个人自费——完全需要个人承担的部分
说了那么多,只是想告诉你们,医保是“保”而不“包”
医保是有起付线的,起付线以下的金额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是不予报销的,超过起付线的部分才会报销,有起付线也不代表超过起付线之后就可以无限报销,因为起付线也对应着一条封顶线(即最高报销限额),针对门诊类的费用封顶线是2万元,具体的报销比例及封顶金额可参考各地的医保报销标准。以下图来举例说明吧
针对住院来说,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第一次住院的起付标准为元,第二次及以后均为元;报销计算方式采取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办法,医院级别分别计算;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累计20万,超过之后,只能自己承担。
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在起付线与封顶线之间的可报销的费用仅仅针对医保用药范围内的药品,不在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药品是无法进行报销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医保相关的用药种类:
甲类药中间的长方形属于甲类药,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属于基础医疗用药,国家在册名录种,这部分是医保%报销的;
乙类药
最左侧是乙类药,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国家在册名录种(包括医疗用药及医疗耗材等),医保报销70%~80%,其中的20%~30%仍需自费;
丙类药
最右侧是丙类药,属于自费药,丙类药属于除上述两类的其他药品、价格较高、新出的药品、高档药或保健药品。国家在册名录19.2万种,其中18多万种是国产药,余种属于进口药,丙类药是完全不能报销的,全部需要自费;
众所周知,治疗癌症的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等,基本属于乙+丙类药
不难看出,就算甲类药与乙类药全部都可以报销,也只有余种药品或耗材,跟自费的16万种药品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医保的保障目标在于覆盖更多的人群,但是保障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
那么了解了医保知识,我们除了要更好地利用医保,也意识到,只有医保是远远不够的。
那如何解决除去医保可报销部分的自己承担的费用呢?没错,如下图,咱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商业保险去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写在最后
保险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却是万万不能。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fz/1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