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下

人工智能取代医生不算革命,

技术让人类永生或灭绝才是。

本文将分上、中、下三篇来讨论这些问题:

上:互联网医疗之前世(点击查看)

中:互联网医疗之今生(点击查看)

下:互联网医疗之未来(本文)

预见未来,改变现在。

未来会是什么样?这取决于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其实不管哪天问这个问题,答案都是一样的,今天总是在发生两件事情,一是需求对抗,二是技术革命。

文/金黑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

医疗市场的五大角色需求和需求对抗

医疗市场的领域按立场分为五个角色,普通自然人、医生、医疗机构、厂商、政府。这五个角之间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就像一桌麻将:四个打麻将的,加一个端茶倒水做服务的。

普通自然人:我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疗效、最好不付钱!

作为普通自然人,在吃得好、穿得暖、有地方住这些人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人类就要迫切解决另外两个需求,一个是过得开心(娱乐),一个是活得久(健康)。医疗是维护健康最直接的措施,毫无疑问是迫切需求中的最迫切。当人发生疾病或怀疑自己发生疾病时,寻求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帮助是刚需,那时那刻大多数人可以暂时放弃娱乐需求的,比如少打两盘王者荣耀,医院把肚子疼看掉。

人性的懒、贪、馋本质决定了普通自然人对医疗的需求是快捷、优质、便宜。快捷到什么程度?最好是躺在家里就把病看了,医院,再不行就只能跑北、上、广。优质是什么?目前来说是找最好的医生、医院,未来可能是最好的AI系统。便宜成什么样?最好是自己不要掏钱,甚至还能有钱赚。互联网恰恰能满足这三点。快捷,打开手机就可以和医生在线沟通;优质,挑一个网评好的医生看;便宜,节省掉了路费住宿费、银行提供在线分期付款、保险公司直接在线赔付、医保卡在线可刷。

医生:听说过优质病人没?治你的病我最擅长,钱准备好了吗亲?

在AI完全替代人之前,医生是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但是医生的需求和患者的需求有明确的冲突。患者在看病时希望尽快和最好的医生联系上并且不花钱,而医生则希望优质患者来找他并且时间由医生掌控。医生期望的“优质患者”一般来说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疾病与自己专业高度匹配,二是有良好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互联网医疗能让优质医生提高获取患者并筛选“优质患者”的效率,而并不一定需要看门诊或急诊来实现这一需求。医生也是人,也具备懒、贪、馋的本性,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会遭遇患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抗,此时往往需要用伦理来作平衡,但伦理这件事就全在个人理解了,整体上并不可靠。能够有效制衡医生过度追求利益的是法律法规、支付机制(比如奖金制度、医保政策)和患者的“买家”评论。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患者的“买家秀”是口口相传的“口碑”,有了互联网之后,口碑评价可以沉淀在一些载体上,比如好大夫在线上的患者评价。“买家秀”成为束缚医生行为的利器,同时也是医生揽客的招牌。医生招揽客户的另外一个方式是“卖家秀”,方式有很多,目标都是让患者搞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并且产生信任。

医疗机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我就是要少花钱、多赚钱!

除了极少数以慈善为真实目的的非营利医疗机构,大多数的医疗机构,无论营医院,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医疗机构这样一个现金转化器来获取更多的钱。即医院,仍然要追求经济收入,因为虽然带着“公立”的帽子,但基本上是自负盈亏,要想办法把钱赚来发奖金、买设备、搞装修、造大楼。此时,患者和医生的需求是和医疗机构有着激烈的对抗。患者希望得到好的医生和好的服务但不给钱,医院是希望低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高收入,低成本包括了医生的工资奖金和福利,高收入包括了患者的消费总额(单项收费标准既定的情况下)。

严格来说,医疗机构要划分为“市场化医疗机构”和“行政化医疗机构”,两者的决策者的利益诉求是截然不同的。医院来说,曾经通过互联网可以低成本的获取客户,医院来说,互联网更多的是院长的政绩体现,其实有没有并无本质关系。

厂商:我现在活得挺滋润,你们千万都别折腾。

药品、器械、设备、耗材等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后勤、安保、物流等服务于医疗机构的服务型企业,都高度依赖患者、医生、医疗机构之间关系的稳定,如果一旦稳态被打破,很多企业的业务可能会严重下滑甚至倒闭,原本耗费巨资搭建的公司结构、市场策略和人脉关系网络都可能被洗牌。所以厂商是最怕互联网对医疗原有生态进行破坏和重建,毕竟公司老总都年纪不小了,学习新事物可能要下辈子再努力了。

政府:我要医疗控费,不管你们是白鸟黑鸟,能帮我控费的就是好鸟。

作为一个超大型企业也就是国家的经营者,政府在道义上承担了员工健康保障的重任,但是一个企业要处理的事情很多,那么多员工的吃饭问题和精神思想问题首先要解决,其次要参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要内部建设硬件设施,也要外部防范和参与其他企业在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的斗争,整体开支很大,很多时候不得已要通过多印点钞票来解决财务问题。但是印钱有很多副作用,所以如何控制成本,花最少的钱解决最多人的医疗问题是所有国家政府的需求。“医疗控费”不仅是中国政府在医疗上的中心思想,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的基本逻辑。互联网对于政府来说,只要是能在保证安全不出事的前提下,让政府少投入就是“好互联网”,给政府添麻烦又要多花钱的就是“坏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发展太快,很多东西看不懂,所以在暂时分不清楚是好是坏的时候,让你们先玩起来,哪天看明白了,打击一下坏的,帮扶一下好的。

那么,冲突来了。

老百姓希望看病又快又好又便宜,医生希望自己少干事情多拿钱,医疗机构希望患者多花钱医生少拿奖金,传统厂商希望你们保持原有姿势谁也别影响我的利益,政府则真心希望人民身体健康且少花钱。各方的关系就好比一桌麻将,患者、医生、医疗机构、政府四者坐一起打麻将,厂商在边上端茶送水,大致是这么一个关系。本质上讲,打麻将是一场零和游戏,你赚了一块钱,是因为有人输了一块钱,况且,边上还有一堆端茶倒水做服务的,这些都要由牌桌上的人买单。所以,无论互联网医疗还是传统医疗,不要说什么多方共赢,台面上钱就这么多,只不过谁多一点开心一点,谁少一点苦闷一点罢了。

作为一个互联网医疗企业,也是端茶送水的一份子,但是会和原来端茶送水的哥们抢生意,也可能给患者送了水惹毛了医生,给医生送了水惹毛了机构,给机构送了水惹毛了政府,给政府送了水惹毛了其他所有人。

所以,对于平台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比如好大夫在线、微医、平安医生等,如果不能伺候好麻将桌上的所有人并防着其他送水的兄弟背后捅一刀,那么只有死路一条。而对于单一服务于某一或某两个角色的互联网企业,要注意自己的尺度,不能帮着服务对象赢太多钱,万一有一个玩家不太守规矩,可能会出手把你揍一顿,然后赶出场去,再把其他玩家摁住重新玩。

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取代医生不算革命,永生或灭绝才是

尽管金钱和权力可以掌控局面,但是当革命性的技术出现时,谁也无法阻挡利益格局的破裂和重塑,因为革命性的技术能让原本弱小的一方突然变得强大。比如狩猎技术改变了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蒸汽技术和航海技术改变了欧洲小国的全球性地位,核武器技术改变了二次大战各国的胜负地位……

互联网技术本身就是一次革命,早期联接的是人与人,后来联接人与物和物与物,再后来就是融合人与物,再在后来就没有人的什么事了,互联网+AI会改变人与物的地球主宰地位。有兴趣可以具体可以参考《未来简史》一书。

在碳基生命还是地球主人的当下,谁能够让互联网在医疗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技术?目前还不知道,但可以推测的是,革命性的技术源自解决治疗效率和治疗成本的需求。一桌人打麻将,如果能让普通自然人不生病或者彻底消失,那么这桌麻将可以散了,这是终极解决方案。假如做不到这点,那么过渡性的解决方案是让医生变成机器不收钱或收很少钱,那么这一桌的其他三个人都会玩得都很愉快。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是解决医疗问题的过渡性但革命性的技术,而人类的永生或灭绝技术则是解决医疗牌局的终极性技术。

目前的互联网医疗都是人工智能这个神经系统的零配件或过渡性的形态,最终能为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形态会被保留下来融入整体,而最终不能为人工智能服务的形态都会慢慢消亡。

技术源于需求和解决需求对抗,但最终可能通过消灭需求来实现。

这是我对互联网医疗的预判。

欢迎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白癜风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fz/8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