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新的造富神话亿欧网
一夜之间,医美概念成了二级市场的新财富密码。市场公认的三大龙头股爱美客、昊海生科、华熙生物今年以来涨幅喜人,分别达到81%、%、72%。各大上市公司也纷纷宣布拟收并购入局医美赛道,消息公示后相应公司股价应声而动,接连上涨。脂肪医美机构怡脂easySCULPT创始人CEO许美邦向亿欧EqualOcean指出,上市公司从资本角度通常从三个方向切入医美市场:生物材料产品端、医美设备和器械、医美机构。生物材料产品、医美设备和器械对应产业链的上游,布局的企业不仅有为众人所知的三大龙头股,以医药工业为主导的华东医药、四环医药,以及聚焦医疗器械的复锐医疗科技、普门科技等企业均有相关业务。向C端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医美机构则属于产业链的中游,医院、医院、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等。近年来,朗姿股份、苏宁环球、金发拉比、麦迪科技等上市公司均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力。从上游到中游,整个医美产业链隐有一片繁荣之态,许美邦表示,这是随着近几年医美市场份额增长的行业发展必然之势。但不管是上游的材料、设备,还是中游的医美机构,都有其壁垒所在,“赚钱并不容易”。尤其是医美服务机构。“开一家机构并不难,但要把机构经营好是有壁垒的。医美机构涉及医生、营销、运营等诸多核心因素,同时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国内医美机构较为分散,未形成强势的品牌,机构提供服务的同质化使得价格竞争异常明显。”他具体说道。医美热度从何而来?医美到底有多热呢?“从3个月前开始,已经有5家上市公司来找我,或是要我去做医美业务总裁,负责公司医美整体板块,或是让我帮忙引荐行业内可买的标的,做这种产业整合的事情。”许美邦讲述自己最近的际遇。另一位券商机构的研究员告诉亿欧EqualOcean,自己本来聚焦的是传媒通信领域研究,两个月前也逐渐开始覆盖医美赛道。“比较看好这个市场,领导也希望我们能够重点研究一下这个领域。”更火的还是资本市场,二级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贴医美的概念标签,而且隐有一沾医美、股价飞涨之势。5月28日,由于全资子公司拟以万元现金收购广州特壹美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25%股权,中药企业特一药业直冲今年最高股价19.3元/股,截至当日收盘才逐渐回落至18.3元/股。此前一周内,特一药业已经收获数个涨停板,同样也是因为布局医美。5月19日,特一药业对外公告,拟以1亿元新设全资子公司作为大健康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布局医美服务领域的开发和投资。有此番际遇的,特一药业并不是第一家。主营母婴消费品的汕头企业金发拉比4月2日发布公告,拟出资2.38亿元通过受让医院投资有限公司36%的股权。消息一出,金发拉比的股价一飞冲天,在接下来10个交易日内收获10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9%。还有号称要“实现聚焦美丽健康产业战略转型”的房地产企业奥园美谷,医美业务尚未产生任何收入,股价从去年11月已经开启了“火箭”式上涨,短短5个多月从5元多起步暴涨至最高27.70元,涨幅逾5倍。截至5月28日收盘,其股价仍有26.1元。凭借着这波热度,奥园美谷成为最受机构青睐的公司之一。5月10日,家机构人在线调研了该公司,其中不乏嘉实基金、上投摩根、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等知名机构。许美邦表示,医美行业的过度火热不排除有些企业炒概念的成分,但这也确实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几年医美整体的市场份额、体量在增长,同时现在中国的医美行业人口渗透率仍处于较低的状态”。据FrostSullivan统计,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亿元,不过年中国的医美渗透率仅3.6%,远低于日本的11%、美国的16.5%、韩国的20%。FrostSullivan援引数据称,-年中国医美行业复合增长率为22.5%,据此估算,中国有望在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医美市场,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元。市场的扩容引来企业的争相进入,据许美邦观察,二级市场这波医美热度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先是爱美客上市后股价直飙到元以上,开启了第一个热点,而后年底又推出了医美概念指数,就这样陆续有上市公司发公告,一点一点把这个热度炒起来了。”分散的中游机构:投后管理是关键从上述这几个领涨的医美概念股来看,医院门诊、自中游的医美服务切入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在许美邦看来,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急于通过此方式入局医美赛道,医院的价格也越来越贵,“由于买方多了,卖方的价位和预期也会提升”,同时企业能够买到高质量标的的概率、机会也会越来越低。他向亿欧EqualOcean指出,上市公司整合并购医美机构,通常是看中机构的收入、利润、客户资源和团队。一般会选择买城市前五机构,最好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和利润,也有一定品牌沉淀,同时也要有通过投后管理提升的空间,能够带来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这波收购医美服务机构的趋势也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5年前,房地产企业苏宁环球和服装公司朗姿股份就曾通过医院转型医美。年,苏宁环球与其大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医美产业基金,注册资本50亿元,持股比例为45%,同年该医美基金收购4医院。年,苏宁环球又收购了医院有限公司90%股权,该医院拥有开展“面部骨骼轮廓整形”业务的资质。但被收购后,医院一直并未实现盈利。据苏宁环球财务报告,-年,该医院亏损额逐年升高,从亏损近万元攀升至亏损超万元;年前三季度,仍亏损逾万元。年后,苏宁环球再无任何医美相关的业务扩张。直至今年3月,苏宁环球才再度表示,医院基础上,计划开设门诊等分支机构,通过市场下沉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通过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途径,在其他医院,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产业实力等。相比苏宁环球的“半途而废”和“一无所获”,朗姿股份坚定地在医美上走了5年,同时经过长达5年的整合发展,如今才逐步迈入收获期。根据年报,截至年末,朗姿股份已经拥有19家医疗美容机构,参股并受托管理1家机构,医院4家、门诊及诊所16家。年公司医美业务收入8.14亿元,占收入比重提升至28%,净利润万元。许美邦在年创业之前曾担任过朗姿股份医疗总经理,可以说是朗姿医美的创始人。在-年期间,他主导了朗姿旗下医美品牌米兰柏羽、晶肤、高一生、韩国梦想的并购整合。他告诉亿欧EqualOcean,由于医美服务行业机构分散,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大型连锁品牌,地方城市市场更加分散,一般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都会有几百家医美机构;即使是全国性大型连锁品牌,也是每个城市独立运营,相当于共享品牌,难以标准化复制。也就是说,作为医疗服务机构类型之一,医美机构的回报周期较长,同时医美机构的分散与独立,对上市公司并购之后的整合和投后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包括并购之后品牌中长期的统一规划等,“这其实是很高的壁垒所在”。聚光灯下的上游:产品能力拉开差距除了中游医美机构的火热,上游产品提供商由于利润更高,加上容易形成垄断地位,也一直备受市场
上一篇文章: 国家医疗保障局回应关于在医疗保险基础上增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jsh/1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