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看好的移动医疗是什么样

苹果新发布的5款医疗App,均与世界顶尖的医疗研究机构合作完成,高调瞄准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需求,制定“移动医疗”策略。什么样的移动医疗能得到医生认可?他们如何参与其中?《环球科学》为此专访了苹果开发针对帕金森病开发的应用mPower时的智囊之一、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陈彪。

记者罗凯

编辑吴兰

19世纪初,詹姆斯·帕金森喜欢在空气稍显潮湿的伦敦街头漫步。在他眼中,这座不断在工业化进程中往前赶的城市里除了有大量匆忙的年轻人,还有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他们步态慌张,四肢抖得厉害,身体弯得像一张弓一样。为了平衡身体,每走几步就不得不用拐杖努力支撑自己的身体。”

在帕金森的记录中,很容易就在上了年纪的人中找到一些共通的特征:他们越来越虚弱,肌肉的力量也越来越差,不断的颤抖是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连说话都困难,更别说生活自理。

不久后,帕金森将他对这种现象的观察和研究集结出版。帕金森知道,虽然前人也零星提到过这种现象,但他们并没有深入观察,这些现象会随时间推移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他出版的《关于震颤麻痹的研究》中,不仅描述了“震颤”的表现,还记录了整个病情的进展。不过,当时帕金森的研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巴黎的内科医生沙尔科深入推动大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后,才逐步让“帕金森病”进入人们的视野。

根据《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亿,占总人口的14.9%。如果按60岁以上有1.7%的人会患帕金森病来计算(行业经验值),有超过万的老年人患上了这种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而且,随着中国社会老龄问题不断加剧,患病人数将在未来不断创造出历史新高。

专科性质的医疗资源稀少,病人无法实时掌控病情,都使巨量的患病人数和有限的医疗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即使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医院也屈指可数,其余二三线城市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在世界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公司与投资人都盯上了互联网与现行医疗体系结合的可能,他们试图推动移动医疗,以撬动现行医疗体系。随着移动医疗大潮来袭,这种能迅速集中大量资医院和患者找到一条出路,让紧张的医疗资源可以更有效地配置。

苹果在年3月的发布会上推出了ResearchKit,这套开源医疗软件基础框架野心十足,尝试借助为数众多的苹果用户建立医疗辅助和医学研究的平台。与该框架共同推出的,还有5款医学应用,其中针对帕金森病开发的应用mPower成为重点,由苹果的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在发布会上详细演示和讲解。作为mPower开发的合作伙伴,医院出现在了合作机构的名单中。同在名单上的,还有像SageBionetworks和罗切斯特大学这样的世界顶级科研单位。

为了探访这种新的结合是否会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在移动医疗扑面而来的大潮中站稳一席之地,甚至打开另一番局面,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帕金森病在中国的最新进展,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主任陈彪,他与苹果公司直接合作,为mPower的推出付出了大量心血。

《环球科学》:在设计之初,mPower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陈彪:设计mPower主要是为了做科学研究,我们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连续监测病人的症状,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药物的疗效,通过可穿戴的移动设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动作慢、静止性震颤、发言改变、步态不稳或跌倒都是帕金森病在临床上的重要表现。在mPower中,我们利用手机本身的传感器,设计了多项能够监测这些症状的功能。

记录两只手指在屏幕上来回连击的频率与时间差,可以帮助我们判别使用者手指的移动速度。对着手机上的麦克风连续说“啊——”,可以帮助我们判别使用者发音的变化。带着手机来回走直线,可以帮助我们判别使用者的步态和协调功能。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指标,你可以看到,这些指标都能通过手机内置的传感器记录分析相关信息。

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苹果的软件平台收集帕金森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分析患者疾病进展与药物反应的关系。

《环球科学》:帕金森病人自己对病情进行连续的记录,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陈彪: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它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生命危险,但是管理不好却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其它急性病不同,它是一种尚无治愈方法的慢性疾病,目前只能缓解病情,不能根除。

面对这样的疾病,医生的直接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医院不仅会使患者疲于应对,也会给家属带来极大的压力,在时间上和精力上的消耗都很大,效率也不高。如果能在家就把主要指标记录保存下来,通过网络实时共享给医生,医生只需要在关键的时间点通知病人,让医院即可。

管控的设备并不贵,通过ResearchKit联网共享数据也不是一件难事。如果这种方式经过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反映病情的进展,如果患者也同意分享相关数据,我觉得它会受到患者和医生双方的肯定,毕竟它能节约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环球科学》:mPower监测的数据,能完全反映帕金森病的进展吗?

陈彪:不是说不能,而是需要验证。

整个项目和科学研究有很多类似之处,验证我们设计的监测项目是否可靠,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在设计之初,已经尽可能考虑到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常见的误差,希望它能抵抗干扰,大致反映病情的进展。但是帕金森病的表现多变,在不同的人身上相差很大。只有不断通过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才有可能找到一套合适的标准,让它能够尽可能忠实地反映病情进展。

《环球科学》:为什么帕金森病会表现出这么大的个体差异?

陈彪:医学界还没有完全认清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但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致病有很强联系的诱因,比如年龄增长、环境毒素和遗传基因等。

现在我们知道,帕金森病是由中脑底部的黑质神经元发生病变后减少,使它无法产生足够的多巴胺造成的,因为多巴胺能调节神经系统,维护大脑正常运行。岁数越大,黑质神经元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就越高。身处在经常接触农药、杀虫剂的人也会增加患病可能。

至于基因层面和蛋白质层面,我们也在花力气研究。目前发现,病人同时携带多个和这种疾病有关的基因时,患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学界认为,帕金森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至于病情表现上的多样性,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

尽早筛查出可能患上帕金森病的人群,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是现代疾病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这种管理方式很有先见,把







































昆明白癜风治疗
有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jsh/2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