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疗事故忽视规则,每个人都是炸弹丨

摘要:当规则成为一种时常容易被人忽视的存在,如此,每一个环节上的员工在工作中就可能随时成为一枚“炸弹”,让整个体系蒙羞。

文丨郑山海

医院管理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无颜面对的灾难——据浙江省卫计委通报:1月26日,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经疾控机构检测,确诊5例。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虽然,有关部门快速反应,医院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其院长、书记、分管院领导以及部分部门主任,均受到了免除职务的处分,但这样的从严处理是不是真的能发挥“亡羊补牢”的作用有待观察。

为什么,一名工作人员的失误,会引起一个院领导班子的大换血呢,医院感染的相关规定,医院感染的第一责任人是法人,发生了3例以上的院感事件就属于院感爆发的群体事件,一个导致5人感染艾滋病的事件,自然是很严重的时间,因此,从一把手开始往下问责,确实是天经地义的。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院感工作,我国现有的管理规定已经非常严格的,而且板子直接打在领导的屁股上,按说领导没有理由不重视。可是为什么还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事件呢?

这首先是一种意识问题。因为医院感染的管理,在很多时候针对的都是一些“小概率”事件,就如同生产工地戴安全帽一样,不发生问题的时候,常常看不到效果,还总是体现出一种约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就可能让当事者出现疲劳效应,出现对规则的某种抵触的意识。

其次,经济因素作祟。我们知道,医院大多依靠自己在市场中自负盈亏,因此,凡事都要医院决策的重要依托。可是,医院的日常运作中时常给人一种投入大而产出小甚至无产出的表象,这使得一些医疗机构对于一些管理措施总是以应付为主,例如对于“一人一管一抛弃”的管理要求,一般没有对抛弃管物数量的核定,客观上为一管多用创造了条件。

第三,专业培训不到位。一个合格的专业培训,理应让从业者对一些职业要求变成一种本能习惯。一些老的外科专家,大都有无菌手套在操作中哪怕有一点点被污染的可能,就会感觉手上很不舒服,不更换就干不了活。对于涉及“一人一管一抛弃”的操作人员,如果能把“抛管”训练成其工作中的下意识动作,那么违规的发生,就会增加很大的难度。

最后,补偿机制不健全。控制院感需要花钱花精力,可是这部分劳动和投入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得到政策方面的认可。在欧美国家,医院用来预防相关感染的一切费用,都可以纳入医疗成本,最后由保险公司或其他机构埋单,但我们国家却既不能变成收费项目,也得不到事后补偿,在客观上造成了政府部门对此工作不重视的假象。

所以,发生在浙江的艾滋病群体感染事件,真正体现的是院感工作还没医院的管理文化的文化之中。因为缺乏这样的文化,所以规则就成为一种时常容易被人忽视的存在。如此,每一个环节上的员工在工作中就可能随时成为一枚“炸弹”,让整个体系蒙羞。

所以,不管是院长还是相关科室主任被免职,都无法作为问题的结束,在制度已然严格,规则已然明确的情况下,如医院自觉的行动,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凤凰评论家

凤凰论评论天下,凤凰立场

第一解读天下评论,唯快不破

政能亮好政策,亮中国

高见高处眼明,见于智者

作者投稿、转载授权及业务合作邮箱:all_opinion

ifeng.







































北京有哪些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jsh/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