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共享疫中寻机互联网医疗正兴起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黑天鹅”的威力。然而,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却在逆势扩张,其中,仅上海浦东一家新锐互联网医疗公司,在疫情期间持续释放更多招聘需求。据悉,公司人数将在7月翻倍,达到人,也让不少应聘者看到了新希望。全体总动员,开展大规模免费在线咨询、义诊服务,指导问诊者对症处理、做好隔离、不要焦虑,帮医院……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热前,也顺势成为本次上海在线新经济《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年)》(下简称《行动方案》)中提到的12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青年报记者顾金华
有无奈也收获了惊喜
从线下转为线上,大学应届毕业生小琳说,之所以选择互联网医疗企业,有着无奈,却也有着惊喜。
每天上午9点准时打开电脑,登录招聘网站,仔细筛选符合预期的岗位并投递简历,收到回复后,双方约定时间进行视频面试……这是从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开始后,大四学生小琳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常态。
小琳是上海某大学护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成绩优秀,毕业后认为留在上海找份理想的工作完全没问题。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可能很早从湖北老家返回上海,争取在毕业来临前拿到offer。但是,她的计划因为这场疫情而搁浅。
从今年年初开始,小琳留在了湖北老家,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电脑前刷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希望能更早地步入求职轨道。但是投了几份简历出去,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这让她内心焦急又倍感压力。
直到不久前,她开始调整思路,将就业的方向从线下工作扩展到了互联网线上。经历了投简历、视频面试后……她很快收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的offer。
“我应聘的岗位是一名在线家庭健康顾问,对方开出的薪水也不错。”小琳告诉记者,在疫情发生前,她的想法是去一家公办医疗机构工作;但是这场疫情中,医院的前景,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感觉很新鲜,而且收入确实也不错,不过压力也不小。”
“不见面”
隔空问诊成为新风向
小琳所说的“健康家庭顾问”这一岗位,主要任务是在线给客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也就是一种“不见面”的健康咨询方式。而这种“医患不见面”的隔空问诊,早已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
“疫情暴发后,我们的在线问诊量从之前的一天上百一下子上涨到了上万,用户量也迅速大增。”善诊创始人兼CEO吴竑兴告诉记者,疫情刚开始时,医院成了高危区域,医院非急症门诊关闭了,医院,慢病没办法复诊,于是线上问诊成为防疫期间患者获得医疗健康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当时,在线问诊的绝大部分问题是:我是不是得新冠肺炎了?发烧了怎么办?咳嗽了怎么办?怎么做好自我防护?医院等等。
其实,来线上咨询的都不是新冠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一位问诊者体温37.3,也知道自己着凉了,这在平时很常见,但他怀疑自己接触了可疑人员,出现紧张、焦虑、睡不着。后来家庭健康顾问在线告诉他,“受凉再加上精神过度紧张,都会造成体温变化,建议放松心态,更有利于疫情期间的自我防疫”,这名问诊者这才放松心态,很快就体温正常了。
事实上,疫情期间,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投入到这场抗疫中,好大夫、微医、丁香园、阿里健康等平台纷纷提供线上义诊。医院医院平台,为本地患者提供服务,大大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
“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大家有一个沟通交流询问的渠道,而这个渠道解答的都是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员。”医学团队负责人贾女士说,这种“不见面”的服务,避免了交叉感染;医院、跨地域调动医疗资源。
新希望
疫情期间岗位“逆势”翻番
就当疫情“黑天鹅”来临时,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却在逆势发展。疫情发生后,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手不够;多家企业几乎全员上岗,取消了春节假期,但还是很难满足所有的在线问诊需求。
如今,国内疫情平缓了,在线问诊的问题也有了明显变化;但很多人已习惯于这一在线问诊模式。
因为在线问诊需求量的增加,于是很多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开始逆势“招人”。“这波疫情,让很多应聘者感受到了压力。春节之后,投递过来的简历就像雪花一样飞来,从收到的简历中,无论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因为疫情需要重新择业的人士,我们能看出他们的焦急。”贾女士告诉记者,不过,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开始逆势招人,她所在企业的岗位几乎翻了一番。
“除了上线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在线健康顾问服务,还在复工前推出企业防疫服务包,全力助推复工复产,这些岗位都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加入。”记者了解到,除了像小琳这样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很多传统医疗机构从业者走入线上延续职业生涯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
迎拐点
年,能否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拐点之年?
其实,上海很早就进入了在线医疗领域,本市先后推进互联网防疫服务、搭建网上诊疗服务平台、全程医疗便民服务等措施,促进在线医疗产业的发展;但真正意义上迎来拐点式发展机遇,还是此次防疫抗疫。上海近日发布的《行动方案》,明确将聚焦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12大发展重点,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截至上周,上海已有23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疫情期间获得跨越式发展。据初步统计,善诊在疫情期间免费提供实时在线防疫指导、健康答疑、心理疏导等。在疫情开始后的1个月内,累计为11万家庭及多家企业的20万名员工提供了防疫支持;医院打造的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新冠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jsh/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