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莹如何捕捉医疗股的十倍股
农历新年后的「抱团股」的显著回调,只是再次凸显了医疗主题投资的魅力十足。
是的,当代表「抱团股」表现的大盘成长指数反弹还在半山腰时,无论是中证医药还是CS创新药,这些大健康的代表性指数,距离创新高都不远了。
在这个当口,汇丰晋信基金选择发行一只名为汇丰晋信医疗先锋的基金。
而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则是一位「新人」,此前在汇丰晋信负责专户投资的骆莹。
大胆发掘培养新人,或许是汇丰晋信的一大特色,年才开始执掌基金的陆彬,在年就凭借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41%的年收益拿下了当年的股基冠军。
那么骆莹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最近面对面和骆莹聊了一番,感觉真不错。
从PEG到PB-ROE
骆莹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则是同校的经济学,毕业迄今已经有9年证券研究经验,先后在申万研究所和平安资管担任医药分析师,年加入汇丰晋信。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
但对于一名医药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30多年前,因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相对落后,国家率先在清华和交大设立了生物医药工程专业,以培养相关人才。
三十多年,硕果累累。比如迈瑞医疗的副董事长成明和,就毕业于交大生物医药工程专业。而基金经理中,张坤和葛兰也来自于清华生物医药工程专业。
「医药的研究壁垒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很多东西很难搞清楚,但是你学过专业课,你从基础的角度,再往上推演,有一个地基之后,你建高楼会相对容易一点,包括你跟专家的沟通,自己去读一些论文什么都会相对更加容易一点」,骆莹这样概括专业对其基金管理的价值。
从研究员到管理资金,骆莹在汇丰晋信,经历了一次投资框架的飞跃。
在年时,市场流行的是PEG,强调的是短期的增长率(G)要高于市盈率(PE)。
但骆莹在实际研究中,发现PEG模型对于市场的解释能力有限,有的公司其实增速并不是很快,但是市场给了很高的估值,有的公司增速特别快,但市场给的估值却不高。
来到汇丰晋信之后,骆莹接触到了汇丰晋信内部著名的PB-ROE体系,认识到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个变量的意义和对市净率(PB)估值的影响:
ROE是衡量一个公司价值的核心指标,你会发现其实ROE的高低反应了一家公司护城河的深度,一家公司的ROE水平比较高,说明它的护城河是比较深的,ROE水平比较低则一般来看护城河是比较浅的。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骆莹发现PB-ROE对于医药股的分析仍存在一定不足。
一部分高ROE低PB的个股最后却成为「价值陷阱」。
骆莹分析认为,背后的原因在于相比ROE的缓慢变化,市场杀估值却很快,许多已经出现负面趋势的公司,往往ROE还没大跌前PB已经调整到位。
骆莹举了一个例子,年时的中药股就是如此,因为医保政策影响导致盈利预期骤降,随后市场杀估值,但那时业绩ROE还没反映,如果单看指标就容易变成高ROE低PB的「价值陷阱」。
基于这个原因,骆莹在医药股选股上,进一步优化出了经过盈利预测调整后的PB-ROE优选策略,以规避这一问题。
从0到1与从1到N
这套经过盈利预测调整后的PB-ROE优选策略的价值何在?
在骆莹看来,这套策略是用来捕捉从1到10的个股机会的。
在其看来,医药股的ROE具有比较强的预测性,是阶梯向的走势。
刚开始处于研发期,只有花钱,ROE甚至可能是负的;一旦获批,刚开始因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比较高,净利润和ROE会比较低;随后进入放量期,净利润就会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平稳期;而一旦放量期结束,主要是因为竞品出现,则进入降价周期,ROE就会下行。
医药企业之所以要长期投入研发,就是要用一个新产品的新周期去抵消老产品的下行周期,以保持利润的稳健。
骆莹强调,她比较多的时候,会投比较成熟阶段的公司:
对医药行业来说,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抓住1到N的机会,很多时候短期的波动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你首先是要守正,就是你要抓住1到N的机会,你要把握住这些公司的一个持续增长。
至于具体的选股标准,骆莹这样解释:
第一就是ROE水平要高,第二就是持续性要长,我们不能只看ROE一年的变化,如果说这公司的ROE水平能在比较高的水平上持续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那么这样的公司一定会是我们的重仓股。
当然,在守正之余,骆莹也会寻找一些「拐点股」。虽然从骆莹的长期投研经历来看,每年可能只有5%的企业会成为这样的拐点型企业,但是的确能贡献更多的阿尔法。
政策变动很重要
那么,「拐点股」从何而来?
在骆莹看来,核心是要做好政策的研判,因为医药的大拐点往往是由政策造成的。
在这个问题上,骆莹再次以中药股作为例子。
在年前,中药股欣欣向荣。
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医保扩容,当时化学药几家招标竞争,药价就下跌了;而中药几乎都是独家产品,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一面扩容一面不降价,自然市场越来越大。
但拐点年到来,一医院的占比受限;另一方面,中药新产品的审批放缓,没有后续产品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因为没有新产品,老产品线的利润率很难维持。
自此之后,中药的风光不再。
另一个例子,则是年的4+7集采,仿制药价格骤降。
在此之前,仿制药也出现过靠一个药做到千亿市值的公司,但是这个政策后,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了。
正是基于同样的原因,骆莹眼下对于原料药也相对看淡,因为原料药是仿制药的原料药,而仿制药整个市场在萎缩,在这样的缩量市场做增量,是比较难的。
当然,政策的变革,有「危」自然也有「机」。
骆莹以最近的医疗器械集采为例,市场之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sg/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