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精准医疗在不同领域是什么样
精准医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真正应用临床等各方面,依然值得深入探讨。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医学领域内的专家对精准医疗的认识和看法又是什么?精准医疗真正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又有什么不同?本文话题广而深,诸位读者细细品读。
文
杨超
注:点击橙色标题直接查看原文
细胞免疫治疗篇
《“国千专家”张辉教授:免疫细胞疗法对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研究进展》
由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对于肿瘤有着一定的特异性强、突变率可控等特点,因此细胞免疫疗法很可能率先在艾滋病上取得突破,那么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哪些进展呢?
由于慢性病毒潜伏感染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突变率可控,虽然抗原提呈受损但可以预期,因此免疫细胞疗法更有可能在功能性治愈艾滋病上率先取得突破,实现对肿瘤免疫疗法的弯道超车。
《台湾阳明大学李光申教授:从转化医学看肝脏疾病的细胞治疗》
干细胞和细胞治疗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在中国风风火火,很多研究机构、医院都发现了其治疗效果,但其实我们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用精准医学的概念把作用机理弄清楚,细胞治疗才能继续前进。
《“百人计划”专家钱程: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的挑战和解法》
目前,CAR-T细胞治疗面临的最大问题可以概括为:复发、副反应、个体化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作为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快速发展,然而,其产业化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国内技术转化谈了多年,却缺少突破性进展,科学技术的转化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责任,更需要监管部门、产业界、资本界的共同努力。
《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李启靖: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中,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对免疫学家而言,我们来到了一个黄金殿堂的门槛。第一次,我们真正有信心用基础免疫学的知识来指导临床实践。而正是三十年来分子免疫学的知识积累告诉我们,目前多种疗法(包括免疫疗法及化疗)联合应用的趋势,其实是基础免疫学早已揭示的必然。
《博生吉董事长杨林:CAR-T治疗实体肿瘤遭遇困境,CAR-NK或将是破解之道》
虽然CAR-T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虽然还面临严重的困难,路漫道远,但是相关研究不能放弃或停止。未来,实体瘤的治疗也不可能只依靠CAR-T获得完美的解决方案,实体瘤的联合免疫治疗必然是发展方向。
CAR-NK是联合免疫治疗不错的选择,在目前已被证实的7种NK细胞系中,NK-92已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鑫诺美迪CEO刘沛:关于免疫细胞治疗,该重视,不该扼制》
随着肿瘤靶向药物逐渐占领市场,基因检测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我们不能因为“魏则西事件”全盘否定细胞免疫治疗以及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中重要性。在我国这些技术均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系统的治疗方案,仍需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研究。精准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实现,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为今后肿瘤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案。
《杨光华:此次叫停细胞治疗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
重视原创性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能简单的重复国外的研究。在这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没有自己专利技术保护的免疫细胞治疗公司是难以长久存活下去。
此次叫停对于那些具有研发能力的细胞治疗公司无疑是一次利好,促进了细胞治疗行业的自律规范,以及积极有序的开展临床研究。但对于那些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没有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公司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将会逐步的被淘汰。
液体活检篇
《国家癌症中心李文斌:ctDNA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PPT)》
液体活检潜在的临床的应用方向包括克服肿瘤异质性问题、靶向治疗耐药监测、检测肿瘤治疗效果、肿瘤早期诊断。
所有的分子病理检测以及诊断的目的是跟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临床疗效是评价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和技术的金标准。任何的分子病理检测,检测的标准与规范一定是放在首位的,技术可能都是用了很多年的技术才能方便易行、标准规范,真正的应用到临床检测中。
《医院外科主任钦伦秀教授:液体活检是很大的“金矿”》
其实液体活检的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也为我们的临床检测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最初简单利用其判断预后,从预后判断变成一个早期诊断。
这不仅仅是一个表型、动态的变化,这样的一个监控可以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金矿,看大家怎么去挖掘。
《君联资本平安创投:液体活检市场投资正当时》
虽然现在液体活检非常火爆,但是根据我们对目前资本市场的大概任职规律:会出现泡沫,未来会有一个对价值的再认识,重新有一个回归。我们能判断未来的预期空间还是有机会和一个巨大的空间存在。
从产业化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中,有两件事不好预测:第一是这个“坑”有多深,调整的程度到底有多大。第二是这个“口”有多宽,我们到底要经过多长时间把这个事情做出来。
《圣谷同创:ctDNA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ctDNA因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学术界和投资界追逐的热门话题。但它到底能不能克服临床应用的考验,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呢?
ctDNA临床应用渐行渐近,但离进入临床实践还有距离。目前,ctDNA的临床应用还需要大规模实验的验证。我们希望ctDNA能打开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宝库,让上百万的肿瘤病人最终受益。
《在例液体活检中,海普洛斯发现了什么?》
癌症诊断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结合临床知识、生物知识、基因组知识。在我们开发的一个知识库系统(HaploX)里输入变异,就能自动反馈治疗、检测、监测等一系列方法。同时,我们也开发了很多存储、分布式计算、知识存储的系统,以及全流程测序平台管理。
我们会建立一个万人的癌症数据库,把更多测序数据结合临床的表型数据,去做挖掘和信息分析,然后融合成数据库,再将有用的信息开放给行业里合适的机构。
《格诺生物创始人何伟:液体活检的“阿里巴巴与芝麻开门”》
液体活检是当前热门的行业,据悉在肿瘤领域做测序的公司已经超过了家。在这个巨大的行业背后一定有巨大的商业机会,像宝藏一样,我们希望行业内的公司可以成为真正的“阿里巴巴”获取这笔宝藏。
当然,执着的工匠精神是获取宝藏的基础,“芝麻开门”的四把金钥匙也必不可少。
《友芝友CEO周鹏飞:肿瘤与液体活检的现状及未来》
液态活检在未来的医疗行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包括肿瘤的复发转移风险监测、肿瘤治疗疗效的快速评价、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新的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等。
目前国内液体活检在临床上开展还遇到了很多难题,我们认为要让液体活检能在中国大行其道,便捷、快速、可靠的检测技术,合理的终端收费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
《刘沛博士分享:揭秘液体活检,一管血的故事!》
现阶段我们对CTC、ctDNA以及外泌体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床转化,但是也有很多问题呈现在面前。比如检测前接受化疗药物是否会影响检测结果,多大程度影响;如何寻找有效的检测靶点,将液态活检应用至早期筛查中;伴随着样本来源的变化,企业的商业模式也会有相应改变;液态活检是否准备好了面向消费者等。
基因测序篇
《海普洛斯创始人:基因测序犹如90年代的互联网,蓄势待发》
肿瘤诊断将成为最具潜力的测序应用市场,Illumina公司预测基因测序全球总市场容量为亿美元,其中肿瘤诊断占比60%。同时,麦肯锡预测基因测序技术在肺癌、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领域的渗透率将高于20%。
基因测序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创业者只要找准一个方向,踏踏实实的做,就很容易和别人形成差别。
《迪安诊断姜育燊:基因测序产品的设计应听取临床医生建议》
肿瘤是非常容易复发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循环肿瘤DNA(ct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来对肿瘤的复发进行早期监控,便于临床医生尽早采取措施。
整体而言,迪安诊断是因为它在诊断行业的这种多平台的技术优势,实际上以疾病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平台为导向来布置自己的这种技术布局的。对于肿瘤来说我们从头到尾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当中,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全程提供相关的检测和服务。
《华大基因张晓平:测序技术如何助推精准医学?》
年6月18号,我国唯一一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基因库投入试运行,目前数据和样本储存在华大基因总部。而前不久,华大基因已在武汉发布测序应用整体解决方案BGISEQ-n,这是全球首次大批量列装“中国造”。
在基因测序中,大数据的挖掘意义甚大。一个肿瘤的基因组突变非常复杂,从原发到转移,在不同的时间平面上,整个基因组完全不同。因此,想知道一个疾病相对整体的概念就需要积累大数据背后的逻辑秩序。
《普华资本合伙人周密:NGS万亿金矿寻宝图》
基因测序是最近投资行业,尤其是医药VC领域是非常热门的一个方向。对中国人来讲,尤其值得骄傲,因为在医药、医疗整个大的范畴来讲,这是可能是我们国家和国际水平最接近的领域了。
分子诊断篇
《阜外分子诊断中心周教授:分子诊断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前,我们所说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遗传性心肌病、心率失常、主动脉疾病和先天性血脂异常等几大类。跟其它遗传性疾病相比,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肥厚性心肌病是1/;先天性血脂异常是1/~1/。
因此,这个发病群体是非常庞大的,虽然我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预估已超过一千万人!基于心血管疾病庞大的发病群体,和严重的疾病后果,对其机制、诊疗、早期筛查和精准医学诊断等方面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卞修武:分子病理诊断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与挑战》
分子病理在我国的重要机遇和优势总结成以下三点:
我国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实施为分子病理的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提供了技术保障;
样本资源优势和病理诊断的结合。
面临的技术挑战主要是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其次就是来自人才队伍的挑战,未来的精准医疗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搭建人才队伍。
《云峰基金黄潇: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增速快、机会多》
关于免疫组测序未来的应用,我觉得这个现在不是这一两年能够看到的,但是现在的免疫分析,哪些药对于哪些病人有效,对于哪些病人是没有效,这是大药厂最关心的问题。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检测和这么多病人分型也都是可以来做的。
另外测序里面还有很多新的一些领域,比如说像肠道的基因组学,像药物的基因组学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东西。
点击阅读原文,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鍝鍖婚櫌鏁堟灉濂?澶撮儴鐧界櫆椋庢摝浠涔堣嵂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sg/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