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疗养老指标高于中心城北京城市副中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
此前,北京市规划委也透露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的最新进展。副中心将如何建?未来会是啥样?一起来看。
1、对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央非常重视
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央是高度重视的。原因很简单,建设副中心关乎北京,更关系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
这次政治局会议是这样说的: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2、具体怎么建,政治局会议提出10项要求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具体怎么干?政治局会议提出了10项要求。
(1)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2)以人民为中心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
(3)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工艺
要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工艺,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
(4)统筹规划
要坚持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
(5)体现中华元素、文化基因
要充分体现中华元素、文化基因,也要借鉴其他文化特色。
(6)先规划后建设
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
(7)管控开发强度
要划定好大的空间格局,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实现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两线合一”。
(8)有更多开敞空间
要提升城市形态,有更多开敞空间,体现绿色低碳智能、宜居宜业特点。
(9)创新
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定配套政策。
(10)发扬“工匠精神”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3、名为副中心,各项宜居指标都不低于中心城
有了这些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会建成啥样?跟现在的中心城区有何区别?根据北京市规划委日前透露的情况,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正在编制当中,编制完成后还需要上报中央。
不过,以下信息值得先睹为快。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日前表示,现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原来通州新城的范围,面积大约为平方公里。虽然是城市的“副中心”,但将被“建设成为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示范区”。一句话,“城市副中心社区的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指标将全部高于中心城”。
另一方面,中央提倡的开放式街区、综合管廊等新观念、新技术方面,城市副中心也将先行先试。这就带来两项值得期待的变化:一是“开放式街区”。副中心将建设适合步行、空间开放、环境宜人的小尺度街坊,规模控制在1至2公顷,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居住社区;二是市政管线由直埋向综合管廊建设转变,杜绝“马路拉链”,降低对城市日常交通和景观的干扰。
大家都在看
中国农村小伙首登哈佛毕业演讲台!他讲了什么?
又一中国制造征服了全世界:空中巴士!
“怀念杨绛”霸屏朋友圈,人们为什么如此敬重她?
(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翟巧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sg/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