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I125粒子改为限制类医疗技术
为了规范放射性I粒子病房辐射的科学防护和标准化管理,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主任委员张福君教授发起,医院放疗科王俊杰主任、医院放射与血管介入科郭金和主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张建国主任、医院胃肠二科盖宝东主任等多名大咖参与了该规范的起草、编撰与修订。
该规范于年5月23日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下面为该规范的全文的内容。
年,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将放射性I-15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纳入第三类医疗技术,并制定放射性I-15例子准入和应用管理规范。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了进一步保证放射性I-例子植入治疗改为限制类医疗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放射性I-粒子植入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性I-例子的放射防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家尚未颁布放射性I-例子病房辐射防护管理的标准。
为了规范放射性I-粒子病房辐射的科学防护和标准化管理,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离子治疗分会主任委员王福君教授发起,参考《GBZ一:低能γ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组织临床、放射防护和护理等多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专家起草制定《放射性I粒子病房辐射防护管理标准专家共识》,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放射性I-粒子辐射效应特点
(1)生物半衰期长,半衰期为59.6d。
(2)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平均能量为35.5KeV的γ射线,同时伴随释放能量为27.4KeV和31.4KeV的特征X射线。
(3)射线的平均穿透直径为1.7cm,辐射能量随距离延长而显著减弱。
综上,放射性I-粒子植入是一种低能核素,电离辐射可防可控。因此,正确的放射防护措施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辐射损伤的发生。
(本期部分内容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默威格(MAVIG)小贴士:
因为放射性I-粒子具有放射性,只要能密切接触放射粒子植入者均应做好防护。熟知I-粒子的物理特性、放射防护方法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外,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准确、敏捷,术后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照射剂量。放射性粒子的操作应在有屏蔽的情况下进行。并根据放射性粒子的射线种类、能量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同时要考虑方便操作,否则给操作带来麻烦,延长操作时间,使工作人员的受量增加。操作时可选择使用铅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围脖、防护衣、患者防护巾,射线监测仪等来进行防护。另外,医护人员在孕期、哺乳期均不宜参加此项工作。医护人员应加强宣教、增强防护意识,采取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采用屏蔽措施及缩短接触时间等防护措施以确保医护人员安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fl/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