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物流如何做好ldquo软rdq
在新常态变化下,传统的手段已经不能够持久,比如靠人力的堆集,靠设备的堆集。一方面挤压了合约物流商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制约了货主端降本增效的手段和选择。
所以我们要利用互联网以及云技术去构建新的核心执行力,或者核心的生产力。怎么做呢?
演讲嘉宾:科箭软件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许效军
(本文根据9月1日由物流沙龙举办的“年合同物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遇见物流新物种”现场录音整理)
大家好!
刚才听了两个货主、两个物流公司的高管谈及他们对合同物流的思考。我们是服务于货主和三方物流公司。这些年来,科箭一直致力于为货主和专业物流服务商、合约物流服务商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不断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的尝试,希望能够有一些创新和突破,看看怎么样更好帮助大家。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科箭在这一块的思考和成果。
最近几年,我觉得中国供应链业态发生了特别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有多种多样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表现,我称之为波动是一种新的常态。
京东的,天猫的双11对物流服务商压力是很大的,订单可能是平时的10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增长,使得物流非常态波动变成一种常态的变化。
其次供应链业务数据量激增,本来传统用EXCEL表、电话、邮件就可以处理的,但在这些波动来的时候,数倍的数据量增长,再去用传统的邮件、电话、EXCEL表可能已经处理不过来了。
第三个变化先进信息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今天很多同事是坐飞机过来的,大家看到机场的广告已经被BAT占据了,特别是深圳、上海、北京的机场,另外还有金蝶、用友、SAP、Oracle等,他们以前的广告讲的是能力,现在就只说云服务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变得触手可及。
再一个是端到端协同可视化会成为现实,相信在座很多人有在京东上购物的经验,下了单以后,在你的手机上可以看到物流的状态,京东仓库作业是怎么样的,用APP看到实时的位置,这是很好的现象,这些都给供应链服务带来一个急剧的冲击。
对于今天的在座各位,无论你是货主方还是合同物流服务商,怎么应对这样的变化?
有这么几点可以供参考:对于波动的常态,可以用快来应对快速变化,要借助云技术的力量,比如云技术的弹性计算。在波动来临的时候,可以快速扩充服务能力,对于系统性能,原来一小时可以处理5万单,通过弹性计算扩充后,就可以处理20万单。而这样的服务能力,你只需要付出一两周的使用成本。
第二个是要挖掘数据价值,既然数据量激增,有了GPS跟踪信息、有了客户反馈信息,就可以通过云技术把这些数据汇集起来,对数据进行挖掘。
同时供应链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网络,把它们连接起来,能够实现数据在供应链的分享,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在做供应链的时候,在整个供应链链条对于货主来讲,是完全开放性的,对于三方物流来讲更是如此。
第三个是要通过社交化移动应用,实时连接机器及人,让一个货主在私有网络把整个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连接起来基本是不可能的,只有借助云技术能力才能把所有参与的设备和人连接起来,有了这样一些应用以后,就可以通过云计算连接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的协同。
所以,在市场急剧变化和云IT技术变化的情况下,货主和合同物流在市场竞争下会产生一个新的变化,我称之为获取双赢的模式:一个是货主和三方物流商协同的双赢,一个是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协同的双赢。
在新常态变化下,传统的手段已经不能够持久,比如靠人力的堆集,靠设备的堆集。一方面挤压了合约物流商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制约了货主端降本增效的手段和选择。
所以我们要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去构建新的核心执行力,或者核心的生产力。怎么做呢?有几点:
第一个利用云技术搭建新的供应链的执行力,能够快速适配供应链上下游的伙伴。物流公司服务能力不统一,怎么样能够统一他们的服务水平对于货主来说很重要;原来把2C物流业务交给快递公司做,但现在货主能不能直接和最终消费者进行对话?对合约物流商来说,如何能让供应商伙伴协同提供高标准的服务?所以,新的供应链要能够快速适配你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同时利用新的云技术,也不能投入很高的成本,信息化投资要能够快速的得到回报。同时要积极拥抱新的技术,通过开放积极的响应,这样才可以做到端到端的透明。
以前大家对供应链强调“三流合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认为,现在还要再加上一个新的要素-人的要素,供应链从工厂出来到最终客户手上,特别是中国物流服务市场的特点,需要经过无数人的手,经过漫长的过程才会从工厂交到客户端手上,因此人的要素要作为供应链核心要素考虑。
怎么样把人纳入进来?就是要利用移动和社交的技术,相信在座每一位都在用智能手机,都在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fz/1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