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保改革,个人账户缩水,吃亏了吗
年1月1日起
成都市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政策
新政落地已经1月有余
不少参保人感觉个人账户“缩水”
不免产生“吃亏感”
对医保改革提出疑虑
为啥要实施“门诊共济”?
个人账户划入怎么减少了?吃亏吗?
门诊统筹待遇怎么享受呢?
今天给您好好唠唠
为啥要实施“门诊共济”
“今年实施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政策,是全国自上而下、一盘棋的安排部署,目的在于推动职工医保门诊保障由个人积累式保障模式向社会互助共济保障模式转变。”据郫都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原有模式凸现局限性
年建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制度。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集中用于解决住院大病问题;个人账户保障门诊小病和药品费用支出。
随着经济发展及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的医疗保险门诊保障模式凸现出局限性,局限性表现在:
?统筹基金保障能力越来越强;
?个人账户不断积累,结余大,共济弱的矛盾凸显;
?不法分子利用个人账户欺诈骗保、套取账户资金问题层出不断。
改革补齐制度短板
?通过实现制度转轨,将普通门诊纳入保障,补齐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保障的短板,增强医保基金互助共济性。
?不增加缴费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医保基金结构,激活沉淀资金,增加的统筹基金加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真正用于患者身上,真正用于对医疗服务的支付,提升了基金使用效率和制度效能。
?门诊共济填补了统筹基金不能用于门诊报销的空白,促进了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优化。
个人账户划入怎么减少了?
吃亏吗?
据悉,此次改革改进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
以统账结合方式参保缴费的在职职工(含灵活就业人员)
个人账户月计入标准为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
实际划拨时,40周岁及以下人员,还需扣缴0.1%的长期护理保险费;40周岁以上人员,还需扣缴0.2%的长期护理保险费。
以统账结合方式参保的退休人员:
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为年成都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8%,按月计入个人账户。
实际划拨时,还需扣缴0.3%的长期护理保险费。
注:退休人员的划拨基数暂按年成都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执行,待年成都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确定后,再补划差额。
以单建统筹方式参保的人员:
不建立个人账户。
▲新实施的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的主要内容
“部分市民在1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后,觉得钱变少了,吃亏了,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郫都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从当前看,改革后大部分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划入减少,但从长期看,单位缴纳的职工医保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所有参保职工都增加了此前没有的门诊报销待遇,特别是长期患病群众和老年人受益更多。不仅如此,改革后统筹基金的规模更大,对参保职工的支付能力更强,对病种的保障更全。
门诊统筹待遇怎么享受呢?
据了解,在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国家、省、市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药品、检查和治疗项目等合规费用纳入报销,报销标准如下:
▲普通门诊费用报销标准
举个例子
郫都区医保参保人在职职工小李年内,第一次因感冒先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花费80元,第二医院门诊就诊花费元,第三次因急医院门诊就诊花费元,第四次因上呼吸道感染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花费56元,他分别能够报销多少钱?
若小李就诊产生的上述医疗费用均属于政策报销范围内,则历次费用在达到起付线标准以后,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的不同,按对应的报销比例进行报销,具体报销金额如下表。
全市家
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
定点医疗机构如下
原标题:《职工医保改革,个人账户“缩水”,吃亏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js/1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