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学期河南作家刘平佛善
首都文学—纯文学的聚集地
上一篇文章: 新手养多肉必看,种养管护一篇齐全 下一篇文章: 中央省市重要媒体刊发南乐县组织工作经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温雄珍
★刘平,男,河南商丘人,现供职于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第二届最美读书人。佛善村,豫北革命星火在这里点燃文/图刘平(河南濮阳)年7月底的一天,烟波浩渺的浙江嘉兴南湖上,一群目光坚定、敢为人先的年青弄潮儿,怀揣着勇毅和执着,从一艘红船上踏浪而来。虽然只有13人,但他们比井冈翠竹更坚韧挺拔,比皑皑雪山更坚定不移,一步一步百折不挠浴血奋战而来,一点一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璨然绽放……仅仅过了6年,伴着年4月的徐徐春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星星之火便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佛善村怒放成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炬:濮阳市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佛善村党支部诞生了!走近南乐佛善村佛善村,豫东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虽然在地图上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但就是这星火般的“小点”,却激扬着一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濮阳第一个党支部为何会诞生在南乐县的一个小村庄?当时这个小村庄是如何成立党支部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值此百年华诞之际,笔者与家人驱车50余公里,走近南乐佛善村,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穿越历史的烟云,探寻佛善村党支部的“红色密码”。四月,一个充满魔力的时节。桃红柳绿,百花争妍,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妆扮成出嫁时的新娘。出濮阳市区,半个小时的车程进入南乐县境内,沿国道东行不远左拐进入善佛大道,过了近德固就是佛善村。佛善村位于南乐县近德固乡政府北侧,旧时因村中有座善佛寺,百姓向佛向善故名佛善村。佛善村是一个有着上万人口的大村,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走进佛善村,春光明媚,槐花飘香,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一幅乡村美景图赫然在目。漫步“红色文化一条街”,“缅怀先烈守初心,激励后人担使命”,“红色记忆,不能忘却的历史”等红色标语格外醒目。街道两旁的墙壁上绘有刘大风、刘峰、吴书升、王素贞、李炳善、冯友三等革命先辈的宣传画及简介,引人驻足,肃然起敬。沿“红色一条街”东行不远,便是佛善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一初心广场。广场四周的墙壁上饰有有关“中共一大”至“中共十九大”的介绍,图文并茂。从年到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年的光辉历程;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初心广场北侧,是一栋红墙白顶的两层楼建筑,富丽堂皇,典雅凝重,这便是濮阳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濮阳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党支部的奋斗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的缩影。年4月,濮阳市第一个农村支部在佛善村诞生了,濮阳市第一面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革命火种开始在濮阳大地上播撒,并以燎原之势在豫北一带燃烧蔓延。为铭记革命前辈的伟大业绩,缅怀先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中共南乐县委、县政府在佛善村党支部旧址上建起了濮阳市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原馆始建于年,年对原馆进行修缮,建成了现在占地7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展陈面积平方米的“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纪念馆设有4个展厅,按时间为主轴,将展厅分为“南乐党组织成立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4个展区;“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革命火种、豫北先锋”“前赴后继、浴血河山”“民心所向、开创纪元”“接续奋斗、走向复兴”等为主题展区,分别以“濮阳第一党支部”发展为主线,以当时国内革命背景为副线,全方面展示“濮阳第一党支部”从年酝酿、建立、曲折发展和逐步壮大的全过程。在展陈方式上,纪念馆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雕塑、模型等多种表现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设置了飞屏、电子沙盘、滑动屏、四折屏等先进科技展示设备,以及一批珍贵文档资料,注重挖掘革命史、党建史,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有机统一,成为豫北地区普及党史知识、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党性修养、涵养为民情怀的一处党史教育基地。纪念馆里,一页页详实的资料,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见证了濮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中共濮阳县委的创建历程,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一粒火种”划破夜空离开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在热心村民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濮阳革命火种的播撒者一一刘大风的故居,这里也是中共濮阳县委旧址。刘大风故居位于佛善村后街,穿过一条窄窄的胡同,一棵古老的皂角树下,一所农家小院,青砖灰瓦,环境清幽,这里便是刘大风故居和中共濮阳县委旧址。展室内那一组组珍贵照片和一件件文物深深的吸引着笔者。那面猎猎飘扬的红旗把我带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刘大风(年~年)原名刘介风,又名安明。年出生在佛善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进私塾,14岁入官庄私立高小读书,年考入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七师。求学期间,受具有民主思想的校长谢台臣(濮阳市鹿斗村人)的影响,逐步对《语丝》《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产生兴趣,后与同学办刊物《曙光》,宣传新文化。年10月,经老师冯品毅介绍,刘大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乐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年1月,刘大风回佛善村度寒假期间,发展村民刘锋入党,刘锋先后又发展了几名新党员。年3月建立中共佛善村党小组,刘锋任组长。同年4月,中共佛善村党小组改为中共南乐县佛善村党支部,刘锋任书记,潘斌任组织委员,刘介法任宣传委员,佛善支部属中共大名特支领导,为濮阳市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由于佛善村党的基础和群众基础较好,中共濮阳县委、中共大名县委、中共南乐县委都曾迁至该村。在县委的指导下,佛善村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组织农民开展同豪绅地主的斗争,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推动这一地区早期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佛善村党支部是濮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种子开始在濮阳大地上传播、生根、开花、结果。佛善村党支部的成立,点燃了濮阳革命星火,给贫穷落后的濮阳和深受反动压迫和剥削的濮阳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以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年4月,刘大风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亲耳聆听毛泽东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他此后的革命实践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农讲所学员结业后,刘大风被任命为顺直省委驻大名特派员。同年10月,刘大风主持创建中共濮阳县委,并任县委书记,负责领导大名、南乐、清丰、濮阳等县党的工作。濮阳县委以沙区为中心,采取举办农民夜校的形式,组织培训群众,建立农民协会,进而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造条件。濮阳县委在化村、千口、井店(今属内黄县)3个村建立了党支部。随后,县委又帮助3个村的支部办起了农民夜校,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火炬。年12月底,中共濮阳县委转移到佛善村刘大风家,改称中共大名县委。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同时为党的活动筹集经费,县委在刘大风家开办了一个小型卷烟厂,以此做掩护,领导佛善村周围的农民斗争。佛善村党支部早期的斗争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勤劳勇敢的南乐人民自古以来就富有反抗精神。早在年7月,南乐城内就发起了工人罢工斗争;年,农民发展红枪会,与军阀作斗争;20世纪初,农民掀起反教会斗争;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思想很快传入南乐,年便有了革命活动,广大群众掀起了与地主算总账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势力。年初,在大名七师求学的刘大风,肩负神圣使命,利用寒假回到佛善村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发展党员。佛善村是一个大村,当时有多口人,多亩地,这些土地几乎都集中在地主的手中。一天,穷苦农民刘峰听刘大风讲到共产主义生活“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时,心情非常激动,当即表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大风说:“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你怕不怕?”刘峰坚决地说:“跟着共产党走,我死都不怕!”于是,刘峰经刘大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很快,刘峰又发展了吴书升、潘斌、吴思温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佛善村党支部成立,刘峰担任书记。佛善村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在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带领贫苦农民成立“穷人会”,向压迫剥削他们的地主开展了算公账斗争、麦收暴动、蟠桃会斗争等,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壮大了当地革命声势。年年初,佛善村地主私卖4亩庙会地,将卖地款顶替了按人口摊派上缴政府的钱粮,引起广大贫苦农民的不满。刘大风抓住这一事实,组织“穷人会”与地主展开了“算公账”斗争。他们涌上大街,揭露地主转嫁负担、剥削穷人的种种卑鄙手段。地主慑于群众的威力,不得不在公众面前退出赃款,低头认错。豫东北平原上,贫苦农民烧柴很困难,主要靠麦后铲麦茬作燃料。没有土地的穷人只能铲地主家割麦剩在地里的麦茬,而地主自己不铲也不许穷人铲。党支部决定立一个规矩,无论谁家的麦茬,谁铲归谁。为了发动群众,刘大风带头将自己家的麦茬让群众铲了。然后,党支部让“穷人会”出面,号召群众铲地主家的麦茬,为贫苦农民解决了烧柴问题。当年秋天,党支部又组织了打高粱叶斗争。这年冬天,刘大风为了挫败佛善村地主利用组织封建迷信会道门“蟠桃会”以瓦解“穷人会”的阴谋,同刘峰等一批共产党员打入蟠桃会内部,用事实当众揭露道首散布的荒谬言论,宣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经过说服教育,很多人幡然悔悟。已加入“蟠桃会”的“穷人会”会员重回到“穷人会”,“穷人会”一时扩大到余人,成为直南地区最大的农民组织。随着“算公账”“蟠桃会”等斗争的胜利,很快,南乐县农村党支部除佛善村外又发展了4个:即石任村支部、留固店支部、古寺廊支部、近德固支部。这一时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濮阳、内黄一带的群众抗捐抗税的斗争出现了高潮。刘大风将县委建立后的工作情况写成书面材料,赴天津向顺直省委作了汇报,受到蔡和森等人的接见和称赞。佛善村党支部组织的一次较大的暴动是“麦收暴动”。暴动前夕,刘大风、刘峰等人多次来到佛善村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麦收暴动的计划。由于走漏了风声,暴动未来得及行动,就被敌人残酷镇压了下去,党支部也遭到严重破坏。在这次暴动中,时任中共南乐县委委员、佛善村党支部书记吴书升不幸罹难。“麦收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以公开战斗的姿态出现在濮阳大地上,为濮阳乃至豫北地区农民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濮阳及周边地区农民革命斗争产生巨大影响。刘大风播下的革命火种,点燃了颗颗火炬,接续传承,光照四方。在抗日战争时期,南乐人们又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对敌斗争新篇章。革命火种永不熄灭佛善村党支部的成立,在南乐乃至整个濮阳地区,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火种,将在冀南、豫北平原上燃烧起来。就在佛善村党支部成立后不久,刘大风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结束后,以中共顺直省委特派员的身份,领导大名、南乐、濮阳一带党组织的工作。年10月,中共濮阳县委在千口村(今属内黄县)成立,刘大风任书记,中共濮阳县委辖濮阳、清丰、南乐、大名四县的基层党组织,县委直接接受中共顺直省委领导。年12月,中共濮阳县委迁到南乐佛善村刘大风家,在这里领导各县党的工作的同时,还具体指导南乐县的农民运动。在他们的帮助下,南乐县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年7月,中共南乐县委成立,刘峰任书记。至年,南乐县基层党支部已发展到8个,全县党员数量达到人,其中佛善村25人。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革命的火焰在南乐大地燃烧起来,为这一带革命斗争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南乐县一直是红色革命的热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直南特委的领导下,南乐县党组织重新建立发展,成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乐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加入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南乐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巩固后方,为解放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94年,弹指一挥间,濮阳大地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据了解,自年濮阳第一个党支部成立至今,仅南乐县的基层党支部就达个,党员达两万余人。从1人发展到两万人,近百年沧桑,从萌芽、创建、到星星之火,再到燎原之势。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年的历程。年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为拥有9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改革开放以来,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怎能不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感到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声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由作者拍摄提供,特此致谢!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sg/1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