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市重要媒体刊发南乐县组织工作经
近日,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组工通讯》《濮阳日报》等刊物、媒体刊发、报道南乐县组织工作有关经验做法,现将原文予以转载。
河南省南乐县着力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细化指标。结合县域工作实际,将农村“五星”党支部创建标准细化为5大项、27个分项、89条具体指标,并制定出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统筹推进机关、学校、社区、两新组织“五星”党支部创建,为全县各领域“五星”党支部创建提供"指导手册”。严格创建。以乡镇为单位,严格对照创建具体指标,按照村级自评、乡镇初评、县级验收、抽查复核的方式,逐村“评星定级”,对未能通过验收、复核的一律予以减星降级。全县个行政村共确定农村“五星”党支部17个,"四星"党支部79个。动态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五星”支部创建,一手抓软弱涣散村整顿,1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整顿转化全部搞帽升星。同时,结合“逐村观摩、整乡提升”活动,建立星级评定动态管理机制,并通过举办由全体党员、包村科级干部参加的升降星仪式,把创建压力传导到每名党员,不断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凝聚工作合力。河南南乐:村企合一融合发展本报南乐讯(通讯员孟令显王晓冲)“目前,我们村集体企业年产值2.3亿元,固定资产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余万元,人均纯收入保守数字在1.5万元以上。”在谈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时,河南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更立表示,“我们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找准了起步产业、做好了融合产业。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村企合一、资产租赁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该县对全县村级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澄清集体“家底”,规范“三资”管理,个行政村全部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逐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兴办实体、发展二三产业,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健康、物业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建立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机制,确保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比例超过50%。
在增强农村自身造血能力的基础上,该县注重盘活各类政策资源,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不断扩大“党建+先锋贷”授信范围,帮助村集体掘到“第一桶金”。同时,持续增强帮扶力量,调整驻村工作方向,将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党员干部充实到驻村队伍中。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列席乡镇党政班子会议制度,引导23名市派产业发展指导员、县派农业技术指导员,结合自身企业、信息、技能优势,通过签订采购合同、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截至目前,该县12个乡镇均确立了主导产业、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9.8%。
南乐县:打通农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绘好“初心地图”。整合本地区革命遗址、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在县城东部、西部、北部三个区域,分别高标准打造了濮阳第一党支部、孟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闫李初心使命馆,以点带面绘制了一张覆盖全县的“初心地图”,作为党史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员干部通过重走革命道路、重温入党誓词、合唱红色歌曲等形式,接受党性洗礼,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优选“讲解队伍”。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县情实际、乡村振兴、中心重点工作相结合,在用好党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聘请了24位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组建了县级开放式师资库;广泛吸收乡土人才、离退休教师、先进模范人物等,组建人的农村党员“辅导员”队伍,作为乡镇党校师资力量的补充,对农村党员进行“辅导式”党史教学。
创新“授课形式”。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定期对农村党员开展党史教育培训,以“板凳课堂”“拉家常”等方式,把党史教学地点搬到老党员、老战士家中,通过党员教党员,实现党史教育培训常态化;采取在“南乐党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sg/1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