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又百度看病了吗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

咨询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

本报告的快速打开方式:

请戳上方视频↑

期待您的评论转发、点赞、在看

一、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医疗曲折前行,遇冷沉寂后迎来转机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于二十世纪末开始萌芽,20余年来,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行业曲折前行,发展相对缓慢。

(二)疫情驱动供需双增,互联网医疗行业重焕新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互联网医疗需求端的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医院和医生数量也大幅增加,供需双增驱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再加速。

(1)用户端:催生线上问诊需求,互联网医疗横向拓展、纵向延伸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的安全性、便捷性优势凸显,使得用户端的线上诊疗需求显著增加。根据各家公司披露的问诊量信息,疫情爆发后全网针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问诊量超千万次,医院约10年的门诊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京东健康,其平台上承载的在线问诊量在疫情之前是5万次/日左右,疫情期间飙升到15万次/日,即使在疫情基本阻断的当下,仍然维持了10万次/日的水平。横向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互联网医疗的大众普及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加速行业在用户中的渗透。纵向来看,据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间缩短了5-10年”,消费者线上问诊的习惯逐步养成,互联网医疗更加深入人心。

(2)服务端:增加线上诊疗服务资源供给,推进各级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

抗疫期间为防范线下就诊交叉感染和减轻医疗系统负荷,医院纷纷开设在线义诊平台,众多医务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数字化医疗,提供线上诊疗、防疫咨询等服务。同时部分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开通医院,我国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进入加速期。根据腾讯BCG《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疫情前我国约有医院医院服务;疫情后截至5月,该数据达到了+家。而从区域来看,目前已有黑龙江、浙江、江苏、宁夏等10个省份实医院平台。此外,报告显示在疫情影响下已有万+名医生(国内医生总量近半数)医院或第三方平台提供诊疗服务。以国内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阿里健康为例,据其最新发布的《互联网医生生态报告》,截至年8月份,活跃医院上的医师超过名,同比增长40%。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扩张:疫情刺激在线医疗快速发展,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指数式增长,年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38.4%,加之疫情爆发为行业带来的正向带动——从多主体、多维度全方面提升行业市场边际,预计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人民币。

(2)产业边界拓展:政策红利破冰,支持互联网医疗行业持续发展

政策决定了互联网医疗的产业边界。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解除了制约行业发展的法律障碍,互联网医疗行业得到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和保障,迎来政策红利下的持续健康发展。

(3)产业价值凸显:向“三医联动”3.0阶段迈进,逐步形成全面的在线医疗服务体系

我国互联网+医疗已走过“辅助应用”的1.0阶段,目前正处于“线上诊疗”的2.0阶段,未来将向“三医联动”的3.0时代迈进。1.0阶段以在线挂号为代表,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院外候诊等就医服务。2.0医院为代表,医生通过在线开具处方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最终3.0时代将实现医疗、医药、医保线上“三医联动”,打通线上看病—购药—支付的就医闭环,构建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医疗赛道分析

(1)互联网+问诊

互联网+问诊的商业模式一般包含线上诊疗、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和健康管理四类,平台的一端是医生和专家,另一端是有问诊需求的消费者,二者通过这个问诊平台联系起来。对应的代表企业分别有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从盈利模式的角度来看,远程轻问诊需求是患者下载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的核心驱动力,这一业务相当于是流量的入口受限于政策约束,但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只能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而不能进行诊疗服务,不能开具处方。这也就造成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更多通过将流量引流至电商业务来实现创收。

(2)互联网+医药

互联网购药主要商业模式有B2B、B2C、O2O和处方流转模式,对应的代表企业分别有京东医药药京采、1药网、阿里健康和妙手医生等。从盈利的角度,互联网+医药是目前走在最前面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诊疗建设要走向规模性盈利,需找到供需两方的平衡,即做好诊疗服务体验,诊疗服务定价和供给端和医生利益分配的问题。而目前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台现阶段仍处于早期追求获客阶段,往往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从药品入手创收。

(3)互联网+医院

医院的线上模式。医院的诊疗流程包含线上分诊、线上问诊、线上处方、线上支付、线上配药和康复管理。目前医院的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三种:自建模式、共建模式和平台模式。疫情期间,各地医院纷纷采用平台模式快速上线。医院只需要接入即可实现快速部署,实现轻问诊和咨询的功能。卫健委下发通知大力推广医院,在此次疫情促进了医院的需求,后期医院普及率有望大幅提升。

(4)互联网+慢病管理

目前互联网慢病管理仍以交易类盈利为主,在评估用户个人健康状况及需求后向其出售药品器械、医疗监测仪器相关慢病食品保健以及慢病医疗保险,这样的商业模式难以单独存在,需要依赖于基础机构、商业保险或药店之上。

四、互联网医疗代表企业

(1)互联网+问诊:平安好医生

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集团,成立四年即上市,作为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的领军者,公司持续加码医疗科技赋能及自有医疗团队的建设,同时不断拓宽在线医疗服务业务的变现路径。目前的四大主要业务包括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场及健康管理与互动。同时平安好医生配合平安集团,在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等2B业务外,更推出私家医生等服务拓展2C渠道。

(2)互联网+购药:京东医药

京东于年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A类证书。在医药方面目前已经推出O2O业务、B2C业务、B2B业务。

(3)互联网+医院:微医

截至年3月,微医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2家医院,连接了全国医院,24万余名医生和超过2亿用户。医院家,数量超过其他平台一大截。公司在医疗信息化强大的实力让微医具备了联合各层级大、小医院组成医联体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

(4)互联网+慢病管理: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通过阿里健康APP提供健康服务,结合数据分析优势,推出智能健康管理功能,综合生物医学、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动力激发形成服务闭环,有利于公司慢病管理产业链进一步一体化运营和发展。

五、互联网医疗现存问题及未来展望

(一)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

1、数据安全与应用问题

a.用户方面在注册和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时,绝大多数用户都不会仔细阅读冗长的用户须知和隐私条款;在平台或软件申请权限许可时(如地理位置、照片媒体、通讯录、麦克风等),也没有思考有用与否,直接全部“允许”,为了支付便捷,用户会绑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buniuzaiku.com/ylbz/102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